火星任務小隊的發現足以震驚世界,航天局內部也在激烈的討論著,要不要公佈這一發現。
“公佈吧!火星任務小隊的發現絕對不是偶然!火星上一定存在更多生命存在的痕跡!”來自青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說道。
“對。”航天局的行星生態學家韓捷也是同樣的觀點,他說道:“我們之後肯定能發現更多證據,現在公佈效果最好。既可以展現我們火星探索的成果,也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資金撥款。”
“米國的火星船,再過四個多月也要到火星了……”
“準備公佈吧……”
眾人議定,杜星宇也知道了訊息,航天局把宣佈這個訊息的機會給了他們火星任務小隊。
這也是讓他們獲得世人認可,以及榮耀的機會。
為了向地球宣佈他們的發現,杜星宇又做了個影片。
這次,他是在B站和抖聲同時釋出,影片叫做《火星探索——來自四十億年前的吶喊!》。
“杜星宇更新影片了!”如今關注杜星宇的早已不止他那些粉絲,包括很多新聞媒體,甚至是國外的航天局、情報機構,都在關注他的社交網路動態。
杜星宇一更新,這些人都開啟觀看。
影片裡,杜星宇並沒有直接宣佈他們在火星的發現,而是從火星的歷史開始講起。
“四十億年前,火星曾經是一個水世界!”影片中,褐紅色的火星變成藍色,就像現在的地球般美麗。
“這裡雨水充沛、河流奔騰,在火星的北半球,雨水匯聚成巨大的海洋,佔據了火星表面的五分之一!”
“這時的火星,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當時的大氣壓力,和地球非常相似,氣溫在25攝氏度左右,雖然氧氣稀薄,但在一些地區,現在的人類完全可以生存下去。”
“相反,四十億年前的地球,還充滿了有毒氣體,酸性的海洋覆海著地球表面,混沌而無序!”
“古老火星的一切,都和現在的地球太相似了!它擁有一切有機生命誕生的條件,到底火星有沒有誕生出有機生命?”
杜星宇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放著電腦模擬的四十億年的火星模樣。
“天吶!火星以前這麼美嗎?”
“我覺得一定有火星生命!那時候的火星和現在的地球,幾乎一模一樣!”
“那火星生命都去哪裡了?”觀眾們不斷的發彈幕和留言詢問。
杜星宇繼續講解道:“擁有大氣、海洋,溫暖如春的火星,為何消失了?今天的我們,找到了一些證據。”
“那是一場可怕的太空災難!”在製作這段影片時,杜星宇心中也有種揮之不去的陰霾,因為他意識到,火星“死亡”的背後,和今天的地球何其相似!
“我們觀察地球,找不到什麼答案,因為地球的地質活動頻繁,加上火山活動、風化作用和海洋作用,幾十億年前的災難痕跡,已經被掩埋!”
“但我們可以在地球的小夥伴,月球上找到證據。數十億年來,月球一直不活躍,它承受了來自太空的災難……隕石坑將它記錄下來。”
“透過分析隕石坑岩石的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資訊,我們能分辨岩石的年齡……經過對大量的隕石坑的分析,我們得知了一個真相!”
“在三十八億年前到三十九億年前,月球迎來了一個隕石撞擊的高峰期。”
“那時候,無數小行星和隕石衝進了火星的大氣層並且解體,這是一場毀滅火星的末日浩劫!據估算,在火星表面,每平方米有53噸的隕石落下!”
“如此高的隕石撞擊頻率下,一切事物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