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星宇的話自然又在網上引發熱議,贊同聲和詆譭聲都有,但這時他已經不關心了。
火箭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正在開會,這也是杜星宇第一次參加研究團隊的會議。
“杜星宇,想必大家都認識了吧?”劉遠讓杜星宇做了個自我介紹,眾人紛紛點頭,好奇的看著這位年輕的火箭工程師。
“好,下面我說一下我們這兩個月的任務安排。兩個月後,我們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就要發射。每隔兩年零兩個月,火星和地球才會運轉到最近距離。”團隊的組長,火箭研發總工程師何景澄說話了。
“米國、俄國、歐洲、印度都完成了火星的探測任務,我們華夏絕對不能落後。所以這次任務必須成功!我們作為火箭團隊,要保證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不能出任何問題!”
“全面的檢測,不能允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航空任務中,一個小數點的誤差,就可能讓幾千人數年的心血,百億的資金毀於一旦!”
眾人表情嚴肅,誰也不想自己的任務出現差錯,那巨大的壓力,非一般人能夠承受!
“你們有什麼想法,說說看。”
何景澄看向眾人,眾人沉默不語,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相對成熟的系列,基本沒什麼問題。所以這次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才會選擇長征五號。
“組長,我有一個火箭改進方案。”杜星宇站了起來,發言道。
研究團隊的人都看著他,今天算是杜星宇正式參與工作的第一天,才第一天就搞事情?有些人心裡暗暗不爽。
“哦,你有什麼想法?”何景澄有些詫異,他雖然也覺得杜星宇是個可造之材。但人才和真正的火箭工程師是有差距,學校製作的火箭和真正的運載火箭更是天壤之別。
按照何景澄的想法,杜星宇還需要培養個幾年,誰知道這才第一天,他就站出來了。
“我做了一個重型運載火箭的回收方案,可以演示嗎?”杜星宇詢問道。
“可以!”何景澄臉上帶笑,他心裡並不認為杜星宇能做出什麼靠譜的方案來。
不過讓年輕人吃點苦頭,也是好事情。
其他的團隊成員心中也是如此想法,他們並沒有太在意。
杜星宇開啟會議室的投影屏,開始講解自己的火箭回收方案。
“大家都知道,我能進入這裡和大家共事,原因是我製作了一個小型的可回收火箭。但現在我要說的,其實這個可回收火箭的方案是我設計的重型運載火箭的簡化版,只要加以改動,在重型運載火箭上,我們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
杜星宇話才開始,便有人打斷:“你知道真正的重型運載火箭和你在學校做的玩具差多少嗎?”
杜星宇看向他,這是一個國字臉,濃眉的中年男子。他叫陶然,是火箭研發團隊的副組長。
陶然對杜星宇的臉色和語氣並不友好,事實上從杜星宇進組之前他就非常反對。
陶然認為,杜星宇發射的星空一號只是玩具,運氣好回收了罷了。跟真正的火箭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樣的學生應該從底層開始,而不是一來就擔任火箭工程師這樣重要的職位!
和陶然一樣,研究團隊中也有一些人對杜星宇並不感冒。什麼天才?他們這些火箭工程師,動力學、機械工程、電氣、智慧系統專家,哪個在學生時代不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