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
但是此計依然未能成功。
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皇叔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
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
六月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
皇叔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
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
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四五百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
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
且加上皇叔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劉備聞聽韓成此言,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心裡面生出了一些不太妙的感覺。
這怎麼聽起來,這場仗自己打的挺被動的?
該不會……真出了什麼事兒吧?
但是又仔細想想,總覺得這件事兒還是有一些不太對。
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不應該會出現太大的紕漏才對。
“……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並進的作戰方針。
陸遜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
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說:
交戰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並進、夾江直下。
眼下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麼變化。
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
孫權當即批准了陸遜這一由防禦轉入反攻的作戰計劃。
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
因為當時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
而皇叔兵馬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
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決戰開始後,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
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
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
吳將朱然率軍五千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於涿鄉切斷了蜀軍的退路。
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
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
守禦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鬥。
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四十餘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