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心情,特別的複雜。
聽他們二人之前所言,自己宋朝從開始到最後,都沒有把幽雲十六州給收回來。
那他還有什麼理由,前去封禪泰山?
這事兒有些矛盾啊!
如此想著,隨後又有一些別的想法,浮現在了心頭。
應該是他在別的地方,做出來了極大的成就。
足夠比得上收復幽雲,達到可以封禪的程度!
也不是不可能!
當下,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準備接下來好好的聽一聽宋真宗、他的這個侄子,到底都幹出來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讓祖宗臉上有光的事,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趙光義因病駕崩。
當趙光義病危時,宦官王繼恩。與參知政事李昌齡、知制誥胡旦、文士潘閬謀立楚王趙元佐為帝。
李皇后也有此傾向,卻又動搖不定。
命王繼恩召宰相呂端入宮,商議對策。
呂端察覺到不尋常的資訊,先是偷偷在笏板上寫了“大漸”二個字。
派親隨催促趙恆進宮。
然後將王繼恩軟禁於詔書閣,自己則入宮與李皇后進行了一番論爭。
迫使其同意立趙恆為帝。
是為真宗。
但呂端並不完全放心。
因而在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時,他卻平立殿下不拜,請求捲簾,自己升殿審視,確認是趙恆後,方才降階。
率群臣拜呼萬歲。
由於呂端的措施恰當,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宮庭變故。
次年,趙恆改年號為鹹平。”
這呂端,倒是一個忠心耿耿之人。
為人有勇有謀。
如果不是他,一個弄不好,大宋的皇位繼承,就要再次流血,充滿了各種的廝殺。
一場宮廷政就所難免。
而自己大宋的一代英主,也會因此而坐不上皇位。
可當真是憑藉一己之力,替大宋挽回了諸多的損失。
不僅僅是趙匡胤心中如此想,朱元璋朱標等人心裡面,也是相似的想法。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一句曾經看過的話,從韓成口中脫口而出。
這話說出之後,幾人都是不由的眼前為之一亮。
只覺得這話說的甚是精妙。
鞭辟入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