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牢之內,朱棣在從禮部員外郎王祥的口中,聽到了他所說出來的人之後。
心中一振,目光不由的為之縮了縮。
雖然在此之前,他早就知道,這一次的事情背後絕對有大魚!
不是王祥這樣一個小小的,禮部員外郎就能夠去做的。
他這個禮部員外郎,沒有資格,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做。
可此時,得知了這背後的真正指使之人後,哪怕是朱棣這樣的人,都忍不住吃了一驚。
指使之人,著實令他有些意外,身份也顯得特殊。
從王祥的口中,他得到了兩個人的名字。
這兩人,一個比一個身份重要。
一人名為趙瑁,也就是現在的禮部尚書。
自己父皇,在胡惟庸謀反案後,廢除丞相,廢除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父皇負責。
六部尚書的地位,也一下子就凸顯了出來。
很不一般。
結果現在,竟然牽扯出來了一個禮部尚書!
其實,禮部尚書趙瑁被弄出來,他倒沒有太多心情波動,
真正令他反應極大的,乃是另外一人。
這人名叫蘇伯衡。
蘇伯衡此人,併不併非是六部尚書之一。
但在朱棣看來,蘇伯衡比此時的禮部尚書趙瑁,都要更加重要。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蘇伯衡身上更為特殊。
此人為浙東人,和宋濂是同鄉。
宋濂是自己大哥的老師。
洪武十年,宋濂致仕歸鄉,臨走時父皇曾問他,誰可接替他。
宋濂就向自己父皇舉薦了蘇伯衡。
說他的同鄉蘇伯衡可以接替他。
聽了宋濂的話後,自己父皇就下召讓蘇伯衡前來。
想要讓他來接替宋濂的位置。
結果蘇伯衡此人,卻說他身體有恙不能勝任,沒有同意。
不過這件事,持續到宋濂的孫子等人,牽扯到了胡惟庸案被懲處,而宋濂也被髮配偏遠之處,死在了路上後,發生了改變。
也不知道是被宋濂的結局給嚇到了,還是忽然間開了竅,亦或者有著一些其餘的謀劃。
這蘇伯衡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巴巴的就跑來了。
他本身就和自己大哥關係很不錯,為東宮之屬官。
又有宋濂這層關係在,所以在大哥東宮屬官中地位很高。
尤其是宋濂死了之後,地位就更高了。
那吳伯宗吳狀元雖然人比較狂妄,但真的說起來,論起在大哥東宮屬官裡面的重要程度,分量大小。
還是比不蘇伯衡。
朱棣所在意的,並不是蘇伯衡這個人。
說實話,按照他此時的想法,這蘇伯衡砍了也就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