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韓成說的辦法並不新鮮。
“武舉是武則天時就開創的,開創初期,確實令人耳目一新,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從後面的它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所取得的作用,只能說是微乎其微。
想要憑藉武舉,就與文官分庭抗禮,是難上加難。
不說弱宋,就算是我大明,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武舉與科舉並舉,到了後來,文官還是會壓住武將……”
朱標遲疑了一下之後,望著韓成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武舉這個辦法,韓成沒有說的時候,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標,其實都已經想到了。
但都覺得僅僅憑藉一個武舉,是根本不頂用的。
相對於科舉而言,武舉太過於不起眼。
但凡有點志氣,在讀書上面有些本事的人,都會選擇讀書考科舉,而不會去考武舉。
如果韓成說的解決辦法,只是武舉的話,那可就太令人失望了。
韓成聞聽朱標之言道:“大哥,我說的武舉,和之前的武舉不一樣。
以往的武舉,說是武舉,其實朝廷做的並不好,本身在重視程度上,就遠遠比不上科舉。
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學院,用來教授四書五經這樣的知識。
但卻基本上沒有相應的,專門教授兵書戰陣的軍事學院。
因此上科舉所獲得的人才,都是受過各種正教育的。
武舉則是從民間選拔出來的野路子。
不是說野路子裡就沒有人才,但總體來說,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和科舉比起來,要少的太多。
底蘊遠遠不夠。
在我看來,設立武舉的前提,就是必需先設立軍事學院,教授相應的軍事知識。
若沒有這個前提,就進行武舉,那實在是過於流於形式。”
武舉的前提,是建設軍事學院?!
朱元璋朱標二人,聽到韓成的話後,瞬間有種被醍醐灌頂的感覺。
對啊!
武舉和科舉,之所以產生的效果非常大,那是因為本身就存在天大的差別。
傳授儒家知識的學院到處都有,可傳授打仗知識的學院呢?
至少大明現在都沒有。
平常也都是軍中傳授一些。
可就是軍中,也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才能學習兵法這些知識。
至於說軍隊之外,那就更不要提了。
一般都是原有的功勳家庭,或者是原本在軍中幹過,擁有一定知識的,才會給後代傳授相應的東西。
這些都是私下裡、不成規模進行的。
和科舉比起來,那簡直不要差的太遠!
是啊!
文人可以設立各種學院來傳授知識,為何武勳就不能做同樣的事?
原來是自己之前想錯了!
同樣都是武舉,自己等人想的武舉,和韓成所說的武舉,差距竟這樣大!
“只是……這兵馬之事,和讀書人讀書還是有很大不同。
只怕就連那些軍中的很多將領,都不願意將所掌握的東西,拿出來教授其餘不相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