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睜開眼睛後,王博發現它的瞳孔是紫藍色的,唇和舌尖也是紫藍色,這樣配合它一身長絨毛,看起來非常美。
“這是什麼牛?”他第一次看到,覺得很陌生。
等他看向手機螢幕,發現螢幕再一次被刷屏了:
“麝牛!雪特!麝牛!這是麝牛!”
“該死的,王真倒黴!壯丁抓到了麝牛!”
“有話好商量,夥計們別報警!”
“蠢貨,趕緊報警,否則麝牛群來報仇,王和狗就要倒黴啦!”
透過螢幕上的話王博已經知道了這種牛的名字,這是麝牛,而且看刷屏文字,似乎捕捉到麝牛不是好事。
這裡手機依然有訊號,王博就上網查了一下麝牛的資訊。
麝牛是生活在北極苔原的一個特有物種,它們產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挪威等地北極苔原地區極端荒涼的不毛之地。
其實別看冬季的阿拉斯加彷彿寸草不生的冰封之地,在夏季這裡是很暖和的,動物也很多,旅鼠、狐狸、狼、兔子還有各種築巢的鳥兒。
但冬季到來後,土地遭冰雪覆蓋,這些動物會離開,大多數遷徙去暖和一些的南方,只有麝牛等少數幾種動物固執的留在這裡。
麝牛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它們比較耐飢渴,而且也能耐寒冷,厚密的絨毛能抵禦北極零下五十度的嚴寒。
這和它們的特殊毛皮結構有關,它們身上有兩層毛,裡面的絨毛又厚又密,足以抗禦任何寒氣和溼氣,而外面的一層粗長毛又適於防禦雨雪和大風。
王博注意到,麝牛喜歡棲息於多巖荒蕪地方,它們有很強烈的群居性,個性勇敢,面對任何強敵都不會退縮逃跑,不管是狼群還是北極熊,它們都有戰鬥的勇氣。
而且它們參加戰鬥的時候是有戰術的,等敵害出現時,麝牛們會立即形成防禦陣形,成年公牛站在最前沿,而把幼牛圍在中間。
因為不管公牛還是母牛,麝牛都長著角,也都有堅韌的毛皮和強大的身體素質,所以即使北極熊面對牛群也不敢放肆。
那麼壯大是怎麼偷出這麼一頭小牛來的?這讓王博特別疑惑。
壯丁的戰鬥力很彪悍,這是毫無疑問的,可是王博卻不會相信它能和北極熊相媲美,而即使以北極熊之兇猛想在麝牛群裡拖走一頭小牛也幾乎不可能。
除非,這隻小牛犢掉隊或者離群了。
可這也不靠譜,麝牛是很有團隊意識的動物,它們轉移的時候會把小牛包圍在中間位置,有小牛掉隊它們還會散開尋找。
正式這種團結一致的種群生存力,才導致它們沒有在十九世紀白人的屠殺下滅群。
當然,它們僥倖存活更多的靠人們後來出臺的保護法,否則它們早就被人們屠殺一空了。
麝牛全身是寶,牛毛是當時歐美上流社會的頂級皮草,牛皮是製作靴子和腰帶的頂級原材料,牛肉則味道噴香,它們還有寶貴的牛角,這更值錢。
王博看網路上的介紹,白人們獵殺麝牛很有技巧,每次都可以覆滅一個種群。
一般來說,捕殺者先是派出獵狗追趕麝牛,等麝牛憤怒地形成防禦圈準備決一死戰時,便一個挨一個地將其射殺。
因為麝牛不會逃跑,而是選擇硬扛到底,所以往往它們會被射殺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