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運氣不錯,他接受加價後,只加了一百八十萬紐幣,便沒人繼續跟下去了。
參加拍賣會的白人看出來了,他們三個華裔對這個筆洗志在必得,這樣要拿下筆洗,肯定得花費大價錢。
於是,幾個對筆洗感興趣的人放棄了競爭。
王博鬆了口氣,道:“我真怕他們繼續報價下去,要是和哪個傢伙因此而成仇,那可真是有意思了。”
楊志龍說道:“不會的,我們只要達到他們的心理價位極限,他們就會放棄競拍。畢竟,我們之間沒有矛盾,這種拍賣會是拓展人脈、增進感情的一種方法,誰會因此而結仇呢?”
葉奇鵬也說道:“除非我們有仇家,恰好碰巧出現在了拍賣會上,否則不會出現惡意競價的問題。”
王博想到一個問題,道:“那為什麼拍賣公司不將仇家邀請到拍賣會上?這樣容易拍出高價吧?”
頓時,楊志龍和葉奇鵬一起用古怪的眼神看著他。
伊娃看不下去了,解釋道:“拍賣會這麼做,那就是一次得罪兩方顧客。另外,也會得罪其他顧客,大家是來搜尋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的,而不是來觀看復仇大戰的。”
總歸,這次拍賣會他們各取所需,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王博出了一百八十萬,但也不覺得心疼,葉奇鵬正好為落日鎮貢獻了兩百萬的下水道建設資金,他還賺回二十萬呢。
但對於楊志龍而言,王博這份貢獻就非同一般了。
這算是雙方一起參與了一場戰鬥,贏下了勝利,有戰友的感覺了,關係更進一步。
黃庭堅的這個筆洗算是中華遺產了,後面交了錢,葉奇鵬說這將會捐獻給國家博物館,當然以三人名義。
王博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名義,這樣他也算是愛國僑胞了。
楊志龍事後很誠摯的道謝,得知葉奇鵬將去落日鎮度個短假,他便也搭了順風車,一起去落日鎮瞧瞧。
王博留在惠靈頓,準備參加次日的澳新軍團日活動。
澳新軍團日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加里波利戰役,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的共有節日,每年4月25日,兩國都會放假並祭奠烈士。
1915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澳新軍團在愛琴海灣的加里波利登岸,但由於導航錯誤致使軍團在原定地點一英里以北登陸。
軍隊本來預期的海灘和小坡,意外地變成陡崖之底,結果使數量甚少的土耳其防禦者處於有利位置。
澳新軍團在嘗試立足之際,發現進攻是沒有可能的。聯軍在經歷八個月的僵持後徹退,遺下上萬的陣亡將士。
雖然,數目上來說,澳新軍團僅屬加里波利戰役的五十萬聯軍的其中一小部份。但是考慮一下當時兩國人口基數,紐西蘭可是約一百萬的人民在海外參與了戰役,在參與是次戰爭的所有國家中,他們按人口計最高傷亡和死亡率的國家。
澳大利亞也不含糊,他們是這次戰爭中傷亡率最高的國家。
清晨,黎明時分,王博換上一身肅穆的西裝後去政府找綠黨隊伍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