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舜到西班牙許多次,《香水》在巴塞羅那取景,說個小道訊息,著名的巴黎埃菲爾鐵塔,本來打算在八八年的西班牙世博會建在巴塞羅那,可礙於反對聲太強烈,只好作罷。
設計圖紙就延期到了89年的法國世博會,不知道巴塞羅那後不後悔。
眾所周知,包括左拉、小仲馬、莫泊桑等文豪堅決反對在巴黎修這麼一個鐵疙瘩,但法蘭西官方對其他事不強硬,對文化這塊拿捏得死死的,埃菲爾鐵塔成為巴黎地標,而設計師埃菲爾的手稿也屬於古董。
“我的朋友,幸虧邀請我參加首映禮。”
“去加拿大、墨西哥電影院太麻煩,迪士尼影業說在協商,但幾天過去沒有協商結果。”
“好萊塢要地震,我的第六感告訴我好萊塢要地震。”
說話兩人是爛番茄網人氣最高的影評人,傑克叔叔和大小湯姆遜,在《好萊塢記者報道》有自己的專欄,電影想要刷一波口碑的話,都會邀請兩人。
返老還童首映電影院是普勒尼盧尼奧豪華電影院,楚舜的牌面如何不用多說,影評人、學者,以及要好的導演朋友,不必過多介紹,他們受邀太多次。該說說第一次出現的人,西班牙電影藝術科學院的院長、蒙克洛亞宮舍長、書店協會主席、普拉多國家博物館、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泰森·伯爾內米薩博物館的三位館長,馬德里市政廳官員就不提及。
西班牙的藝術氛圍挺濃烈的,雖說比不上義大利,可超英趕美也綽綽有餘。
“智***,那麼祝賀我們合作愉快。”楚舜起身握手。
“擁有趙楚國出版社和伽利瑪出版社,本身也是出版行業的巨頭。”書店協會主席智希說道:“馬德里書展肯定歡迎。”
在西班牙首都最為著名的麗池公園,每年會舉辦馬德里書展,是世界六大書展之一,規模位列歐洲第二,由書店協會舉辦,楚舜一開始沒想起來,直到智希做自我介紹才想起,是楚靈感連鎖書咖進軍歐洲的機會之一。
“很期待《本傑明·巴頓奇事》。”智希假模假樣地說,他被邀請不是喜歡電影,單純是在西班牙文藝圈的地位使然,這點和他死對頭蒙克洛亞宮舍長羅梅羅恰好相反。
蒙克洛亞宮館約等於西班牙的國賓館+白宮+國家博物館,因此別看舍長的身份和來賓格格不入,但管理著政府駐地的舍長,是明明白白和馬德里市長同等級的政府官員。
羅梅羅對電影特別著迷,還主動兼任西語電影協會的榮譽主席,喜歡電影自然看見楚舜和看見親人差不多,主動加入兩人談話,三人寒暄兩句,約了今晚吃飯具體聊聊書展的事。
“都進影廳吧,不要在大廳堵著,時間也差不多。”楚舜說道。
由於“不滿”楚舜在美利堅的延遲上映,所以特雷西沒到首映禮現場,這貨做戲真就是做全套,於是乎首映禮主持變成吹哥和中影郭總。有序進場,普勒尼盧尼奧豪華電影院本來就挺大,五百多位來賓不會顯得擁擠,來賓不包括各國記者,影廳是沒安排記者們的位置,只能在影廳站著,或在大堂候著。
“怎麼直接是關著燈?”進去後楚舜發現一片漆黑,大銀幕是三行文字“本傑明·巴頓奇事首映禮”分別是西語、中文、英語,得,再有秩序在黑暗中也會抓馬。
“我去問問。”吹哥馬上準備找空隙穿插出影廳,開幕式講話還沒說呢,怎麼就閉燈光。
“不用,將錯就錯,就不用開幕式演講,我們直接放影片。”楚舜說道。
吹哥點頭,但心中還是將這件事記心中,固然提前關燈是影城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可更大的問題是他們組織者。
“喲呵,楚舜導演就是楚舜導演,做事簡單明瞭沒有傳統冗長的致辭,我要是女的一定瘋狂追求,誒就可惜瑪琳為什麼沒給我生個女兒,女兒追求也好。”羅梅羅說道。
兩死敵偏偏鄰座,聽到羅梅羅的虎狼之詞,智希就感到無語,特別是瑪琳作為他初戀,感覺羅梅羅說這個名字是故意氣他。
影廳裡還有竊竊私語的議論聲,都好奇沒有開幕致辭什麼的嗎?但當銀幕中開始播放影片,逐漸安靜。或許是大導演的安排,沒什麼好質疑。
返老還童序幕楚舜沒有搞事情,而是出現【CLG】lo,但全部是由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紐扣組合拼接,預計數量有上百顆,記住這些紐扣除開暗示男主本傑明·巴頓的身世,還有其他作用,記住紐扣是特雷西想的辦法之一。
在病房,電視裡播放著卡特里娜颶風即將登入,老人黛西行將就木,醫生都告知身體疼痛可以隨意吃止疼片,要知道一般來說醫生是不建議多吃,具有成癮性。女兒卡洛琳照顧母親,但也不能為母親做些什麼,看見躺在病床呻吟的母親,淚水滑落。
母親黛西為讓女兒不悲傷,口中說起醫院對面火車站的故事,火車站啟用時是1918年,那時卡洛琳的爺爺也在場,當地市政廳請了全市有名的管弦樂團,畫面轉過去,此處有個小技巧,在調轉畫面前管絃樂奏喜聲音就已響起。
為打造大時鐘邀請南方最好的鐘表匠蓋圖先生,蓋圖先生是位天生的盲人,還好生下的孩子視力正常,孩子長大參軍,這個時間點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蓋圖先生全心全意為火車站打造大時鐘時,家中收到一封弔唁信,參軍兒子死亡。
“能夠在西班牙看到原聲電影太難得,楚舜先生不愧是大導演,堅持原則。”羅梅羅又誇一句,認真地說,在西班牙無論是法語片、還是英語片,進了西班牙王國都用西語配音。
“這也能誇?”智希季度無語,他比較在意的是背景歷史,作為書店協會的主席,閱讀過的書絕對不少,菲茨傑拉德的更是看過,電影是出自於短篇集《爵士時代的故事》一片,原主完全沒有這內容,因此編劇特意安排是有原因的。
老人黛西講述著故事,蓋圖先生傷心欲絕,被妻子攙扶著來到車站迎回兒子的屍體,葬入家族墓地,然後潛心完成市政廳委派任務,造一個華麗大時鐘。
在火車站啟用時,人山人海連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都到場,當揭開紅幕精緻華麗的大時鐘引起眾人掌聲一片,但很快他們掌聲就戛然而止,因為時鐘是倒著走,眾人迷惑不已,蓋圖先生表示他是故意這樣做,如果時光能夠像時鐘一樣倒流,那麼或許他戰死的兒子,能夠返回故鄉。
鏡頭出現《信條》差不多的畫面,從戰場逆轉所有人都倒退,鏡頭最後定格在蓋圖先生撫摸兒子臉龐,和前面告別時撫摸兒子臉龐對應,電影剛開始就定下悲傷的基調。
回到現實,老人黛西奄奄一息,她對女兒提出最後的願望,希望能夠將皮包裡筆記本上的內容念給她聽,想在彌留之際多聽聽女兒的聲音。卡洛琳翻開筆記本看到母親的結婚照,馬上反扣,或許是怕母親看見睹物思人。
也是不巧,隨意朗讀的內容是遺囑,是本傑明·巴的遺囑,由此從卡洛琳的女聲轉變為男聲,預示故事正式開始——
本傑明·巴頓出生是個好日子,大街小巷都在慶賀戰爭結束,湯瑪斯·巴頓先生沒有沾染一點喜氣,因為他收到訊息妻子難產,使出吃奶的勁兒往家裡跑。
到家後見到牧師也在湯瑪斯臉色大變,醫生告訴他產婦不行了,走到床邊看妻子最後一眼。
“答應我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妻子的遺言,開始觀眾覺得這劇情沒什麼,是普通的母親關心剛出生的孩子,可當家中女僕要阻攔湯瑪斯看自己兒子時,才察覺到不對勁。
湯瑪斯被自己孩子的樣貌嚇得合不上嘴,難以置信以及目光蘊藏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