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拍戲不在乎票房> 第647章 音樂教科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7章 音樂教科書 (2 / 3)

“來自地球的一切,只有84秒,卻強烈地展現楚舜先生對命題音樂的創造力。”

紀錄片中很清楚,這首《來自地球的一切》楚舜從定下目標到譜曲完畢也只耗時十幾分鍾。

毫不誇張的說,能成為世界前十的作曲家,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連莫扎特都勤奮,其他人還說什麼。

十幾分鍾譜曲也不難,漢納能做到,康獁、於行柯都能,難在“命題作文”。

“音樂上的巨人,沒有達到巨人的高度,但絕對有巨人的天賦,浪費了。”漢納在心中評價,楚舜天賦是肖邦等級。

情人喬治·桑在逗狗玩,看見小狗自己追自己尾巴,喬治就要求肖邦寫一首曲子來表達這個場景,也是十幾分鍾肖邦就寫出世界上最著名的圓舞曲之一《小狗圓舞曲》。

內行看門道,不止是漢納,現場的作曲家都清楚戰爭之王配樂的技術含量。

羅伯特是時刻在進步,在第一部時,沒有把作品所獲得的獎項列出來,首映禮來賓獎項算不了什麼,可普羅大眾不知道,在這部中都列舉。

緊接著《勇敢的心》,如果說戰爭之王配樂只能說是命題作文的巔峰,而勇敢的心則是創作許多不被時間磨滅的精品,例如《為了公主之愛》這首配樂,被百歲山礦泉水用來做廣告BGM,讓人不自覺想起礦泉水,當然在元地星沒被廣告汙染。

飛馬樂團在楚舜的指揮下演奏,作為導演但他對音樂極為敏感,《隨音樂2》中記錄了一件事。

在演奏配樂《薊的禮物》時,定音鼓和小號的雙重奏,楚舜能聽出小號音準不對,為此嚴厲地批評樂隊團長以及小號手,演奏前不挑音,和上戰場只拿槍沒帶子彈一樣離譜。

“《.Murron》(勇敢的心)是影片最為核心的配角。”赤官恆口說道:“是華萊士和妻子一同騎乘的配樂,楚家元在拍攝映畫時,其實就留下線索,保護妻子才是勇敢的心。”

於行柯接話:“我認為這首配樂,是高出保護妻子一層面,特別是愛爾蘭肘風笛響起,配合十足的爵士鼓點,節奏鑔和吊鑔隨之包裹笛聲,綿軟而又韌性,到前中部降調進入蘇格蘭風笛,我的感受是圍繞在蘇格蘭高地大山上的雲霧,勇敢的心是保護蘇格蘭高地。”

“於先生的看法符合大多數人,但我保持自己的看法。”赤官恆口說。

也沒多作爭辯,於行柯專心看著銀幕,作為紀錄片導演羅伯特也很會,他詢問了個問題。

“楚導的作品被許多人解讀,配樂也如此,您從來沒有發表過意見,您也說過電影上映後,就不是導演一個人的作品。”羅伯特沒有露臉,只聽見他說:“那麼現在製作還未完成,能不能解釋一首配樂的含義。”

“那我說說整體配樂,開場小提琴作為主音是失意的傾訴,沒有低音相襯,琴聲會更加空靈而易碎,就像放在高展示臺的玻璃工藝品,從開篇就預示蘇格蘭人的幸福生活會被統治者捏碎。”

“我在配樂中使用四支圓號,中聲部娓娓道來讓人會有輕微的不和諧,同樣暗預英格蘭的統治下埋藏著的黑暗。”楚舜把手中的曲譜放下,他說道:“再經過短暫絃樂積蓄力量,渾然爆發而出的獨奏圓號,高亢的音樂氣勢洶洶,是蘇格蘭人凝聚而成的力量象徵,是民族意識的覺醒,是哪裡有反抗哪裡有壓迫,是……”

“好了就這樣。”一時說多了,楚舜突然停下。

“呃——”羅伯特愣住,話說一半是個什麼情況。

“那個楚導要不我們把話說完吧,不然憋得十分難受。”羅伯特道。

楚舜揮手,沒有再繼續的意圖,銀幕中插入的小訪問在這裡就結束,《隨音樂2》繼續播放著音樂的製作。

《音樂季刊》主編低頭用手機查詢資料,作為英國最權威的音樂期刊主編,認真觀影是基本即便是記錄些什麼,目光也可以不離開銀幕。

主要是他突然有個發現,查詢後真是這樣,《勇敢的心》整部影片接近3小時,出現配樂時長是133分鐘,更直白表示,超過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有配樂。

“剛好我看過兩次,這部電影有這麼密集的配樂?”主編仔細思索,觀影時沒有感覺音樂太多,本作配樂相當漂亮,他知道看完後該寫點什麼了。

金色大廳來賓觀看得認認真真,我們可以大致將來賓分成三檔,上層為作曲家和核心期刊主編,這類是實操經驗豐富或者是理論知識夯實,看到了很多感興趣的點。

中層是著名歌手與學院教授,前者他們中有自己寫歌,關於楚舜編排的方式,感覺不李姐也不合理,後者看待紀錄片的方向不同。下層則是站票的記者們,他們是純粹在看楚舜秀技術,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臣獨秀!

“難怪《隨音樂》第一部上映,有人把楚舜比作貝多芬、莫扎特一類,的確不像正常靈長動物。”《奧地利國家報》記者想道。

他也有感覺電影耽誤了音樂天賦,倒回來一想也不對,如果楚舜成為音樂家,那麼精彩的電影也不復存在。

“那能不能讓楚舜先生又拍戲,又作曲成為音樂家?”《奧地利國家報》記者急智地想到:“一年有十二個月,楚舜先生用隨電影方式拍攝,速度極快,大概七個月一部電影就拍攝完畢,給先生一週時間休息,一週時間構思,再用兩週時間處理生活瑣事,那麼還剩下四個月譜曲,不浪費天賦。”

如果讓當事人聽到,一定會誇獎記者算得很好,但下次不許再算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