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李安排好一切事宜,在叔侄享用晚餐時,將事情告訴侄子。
侄子能得償所願地留在船舵小鎮,在二十一歲後考駕照可以自己開遊艇,在此之前可以租出去,房屋可以出租也可以自己住,或者在二十一歲後販賣,李為侄子安排妥帖。
但帕特利特沒有預料中那麼開心,因為在這段時間,他也將叔叔當做依靠,從讓叔叔李住進父親的房間就能夠看出。
帕特利特詢問叔叔,為什麼非要離開小鎮。
“我走不出來……”
“我走不出來,抱歉。”
李不知道如何解釋,只能不停地重複這句話,說著,傾身抱住侄子。
令人無比心碎的一句話,彼得·韋特徹底感受到了這部影片所蘊含的內容。
“並不是所有傷痛都會隨著時間而消散,很有多傷痛會跟隨人一輩子。”韋特嘆氣,很真實也很沉重。
“為什麼命題也能拍攝出這樣的電影?”彼得·韋特想不明白。
在導演層面,他認為新片是遠好於忠犬八公和歐維,因為能夠帶來足夠的思考,當然這是導演層面,不是觀眾角度。
就好像《三塊廣告牌》在導演和編劇領域是神作,在觀眾看來是好片,但絕大多數路人觀影后也不會認為是神作。
“我走不出來”,會議室中的不少評委,前面的劇情是忍住了,但當李說自己沒辦法走出來時,都有些繃不住。
“'t.”,其實可以翻譯為“我做不到”、“我受不了了”,但楚舜認為最好的是“我走不出來”。
或許哥哥喬把帕特利特的撫養權留給李,一方面是因為至親,另一方面也想要弟弟李走出陰霾。
李的確走不出來,從回小鎮給哥哥操持後事,到留下來照顧侄子,他都是鼓足勇氣。
熒幕中,時間流逝,一晃兩個月過去,土地上結的冰,地面的積雪,全都融化,又是一春。
球場已有人踢球,蘇格蘭人還是很喜歡足球,也是出過丹尼斯·勞這種球星,大海中一艘艘帆船活力十足,一行不知道什麼鳥上青天。
無論帕特利特和李的冬日如何艱難,但與暖春的明媚也沒有絲毫干係,天氣變化不會伴隨人類情緒而改變。
帕特利特來到陵園為父親選好下葬的位置,李也在船舵小鎮找到維修工的差事,七月份回愛丁堡,他會再陪侄子一段時間。
喬治夫妻去律師所辦理了收養協議,沒錯,不是監護人轉移,喬治夫妻決定收養,此處前面有個伏筆,李受傷被喬治帶回家治療,喬治家沒有孩子的跡象,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是時候了。
冷藏在冰庫中的遺體也終於可以下葬,表情肅穆,這個冬天所有人都不好受。
在便利店旁邊撿到一個小球,回家路上,李和帕特利特玩起接球遊戲。
侄子丟擲,但李沒有接住,就說:“隨它吧”,帕特利特跑回去撿起來,繼續扔給叔叔。
電影進入尾聲,看上去有個上揚的基調,還對應開頭的序幕,李和帕特利特再次坐在遊艇上釣魚,伴隨著配樂,畫面很和諧。
結束的鏡頭定格在平靜的海面上,海面下有什麼,誰也不清楚,和生活一樣。
現演職人員表,因為楚舜沒有英文名,一開始是[chushun],後來直接是中文,所以熟悉的刷屏場面。
[Director:楚舜
……
CArt.Director:楚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