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討論熱烈,但更多的是意料之內,以及期待電影。
“自從知道校長報名了威尼斯電影節,我就知道今年金獅獎妥了,開玩笑校長在義大利人心中是什麼地位,別廢話了叫老公!”
“死亡詩社看名字是恐怖片,不過看新聞報道是校園勵志片。”
“我聽說美麗人生也是勵志片……”
“聰明蛋已經買票準備看首映的午夜場了。”
期待感十足,本來提前半個月預售票房已有九千多萬,擒獲金獅獎後單天上漲兩千多萬,有1.1億軟妹幣,說起來資料調查公司的人應當有感覺,之前哪怕不是歐洲三大,但獲得了某某電影節獎項,宣傳到位都可以收割幾千萬預售,可現在越來越難。
哪怕是除楚舜外,當下手握國外獎項最多的導演金耀華,“藝術電影的化身”被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評價,從2030年每部電影獲獎後,還能有近一億軟妹幣票房,現在平均六千萬左右,自打網路媒體掀起,被快元素填裝生活後,藝術電影和純劇情片沒有好的噱頭,真會撲街。
而2030年後又一次下沉,餓死撲街的作品更多,也就楚舜還堅挺,金耀華在一次採訪中說道“校長的存在,讓我們這些學生還能夠堅持,也是最後的旗幟”。
此話其實偏頗,影迷和路人會買票,不是因為電影題材,僅僅只是因為導演叫楚舜。
或許是這屆威尼斯電影節,除開楚舜外,沒一部亞洲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因此亞洲各國特別激動。
“楚舜新作《死亡詩社》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大贏家,法國、美利堅、荷蘭等歐美國家導演折戟沉沙。影片使用上座部音樂作為配樂,可見泰國文化是能夠進入歐洲主流審美。”——《泰國國家報》
薩瓦迪卡發行量最大的是泰國日報,而泰國國家報則是發行最大的英文報。
而上座部佛教,在泰國主流的佛教派別,有點複雜,反正只需要知道西遊記裡唐玄奘去的大乘佛教經文,上座部佛教直接不承認大乘佛教一說。
上座部音樂可以簡單理解為佛教音樂,這報刊應當所說是尼爾自殺時類似於佛誦的配樂。
這段配樂名稱叫《一個孩子的死亡》,作曲家是大名鼎鼎的莫里斯·賈爾,特別擅長寫具有強烈宗教意味的配樂,好似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生,印度之旅等,有沒有借鑑上座部音樂,感覺楚舜得到的教程是沒有,可泰國報社這樣說,也不能反駁,藝術的事很少能絕對。
普通人反駁不了,可不代表東方的超級大國不反駁,作為自我攻略成票倉的代表,印度最大的英文報刊《印度時報》,當天就跟上新聞釋出。
“《死亡詩社》閃耀歐洲,開幕式電影和金獅獎電影,作為教育勵志片,卻帶有極大宗教意味,為自由的普祭,配樂的梵樂讓人欣喜,楚舜導演有意拍攝印度題材電影。”——《印度時報》
楚舜這個“小妖精”,已不是第一次吸引多國媒體交戰,最開始是法國和義大利,然後英國和法國又鬧得不可開交,現在泰國和印度開始扯皮。
“導演之神再次證明,神是不可戰勝的,克斯甘、馬丁、勒內三英戰呂布,也不是對手,《死亡詩社》一串三!”——《朝日新聞》
“電影節開幕式電影,一般不會獲得最高獎項,從來如此,但那個男人永遠會打破固有的規則,《天堂電影院》、《死亡詩社》皆是如此!”——《每日新聞》
島國報道一向是比較誇張,不過朝日新聞把楚舜比做呂布也的確是誇獎,島國人對呂布的喜愛,僅次於曹操,第三才是諸葛孔明。
還有韓國、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國家新聞對此事的報道,也因為電影臨近上映,所以都還算挺有默契,沒有透露太多劇情。
在一片好評之下,《死亡詩社》全球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