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會見芬蘭首任駐華大使時說[美國那點原子彈,消滅不了華夏人。即使美國的原子彈威力再大,投到中國來,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燬了,對於太陽系說來,還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對整個宇宙說來,也算不了什麼。]”
作為序幕之王,開場肯定不同尋常,《橫空出世》也如此,直接引用以前紀錄片的黑白資料,然後以旁白的方式,講清楚了事情起因,在收復一江山島後,美利堅威脅華夏,要對華夏進行核打擊,以此武力干涉。
面對美利堅的威脅,教員給出了回答,霸氣側漏。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他,所以教員下達研發自己原子彈的決策。
“楚舜的序幕,永遠都讓人意外,引用資料片開頭,這是八九十年代電影慣用的手法,膽子很大,很驚喜。”
楊巍心裡說道,雖說是首映禮,影評人們竊竊私語是很正常的事,但當下現場到場的人身份不同,所以只能自己心裡琢磨。
“不過,這個電影開篇,是我最喜歡的,特別是教員同志宣佈決策的影像。”楊巍對教員很尊重。
“和《那兔》有點類似,引用黑白影像資料,劇情方面也有類似劇情,所以《那兔》提前播出,是為《橫空出世》打下基礎嗎?”
餘崗覺得楚舜的安排真是滴水不漏,他是國內電影三大刊之一世界電影主編,主要研究領域是電影宣發與電影成本控制。
序幕以及背景講解結束,片名以及主要演職人員表出現,然後進入正片,從抗美援朝下來的馮石將軍,上級告訴他,決定讓他去搞原子彈。
馮石將軍一臉懵,“我不會啊。”
“我會嗎?”上級反問,並道:“美國佬會,蘇聯老大哥也會,可是他們不會白白送給你。”
軍令如山,於是乎馮石將軍前去報道,部隊乘坐火車往目的地集結。
是高度機密行動,任何資訊都不能透露,口口相傳“往後傳,不准問幹什麼,不准問到哪裡去”,浩浩蕩蕩一大堆人,口音天南地北,可口令一直往下傳,也沒有出錯,子弟軍們從什麼地方調來不重要,從參加任務時,連部隊番號都是隱藏的。
影片有個細節,軍隊並非“一”字行軍,而是“S”形行軍,看起來沒有走直線,更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在開闊的地方的確都會如此行軍,一來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側翼攻擊切斷,二來傳令員也可以更快地把命令下達到隊伍,能首尾兼顧。
光有吃苦耐勞的部隊也研究不出來蘑菇彈,所以還要有科學家提供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為國家高度機密,需要對科學家們的身份進行稽核。
金色大廳的觀眾們都知道,為什麼要如此做,如果讓美利堅知道華夏自己研究原子彈,肯定會想盡一切方法破壞。
在篩查成份時,從美利堅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陸光達,身份有疑問。
因為陸光達的岳父長期和美利堅軍方有生意上的往來。
陸光達對妻子家庭進行解釋,妻子王茹慧和他麻省理工認識的話,是小了三屆的學妹,其父母48年就離婚,妻子一直跟著母親生活。
即便如此,妻子王茹慧依舊被排除在機密之外,也是這時,上級詢問了一個問題:“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
沒有播放出陸光達的選擇,鏡頭透過辦公室桌上花瓶勾勒的漂亮圖案,轉到敦煌莫高窟。
馮石將軍作為先鋒部隊考察地形,不住地念叨:翩翩舞翩翩,年年復年年。千古飛天夢,何日上九天。
前面有個伏筆,開篇馮石將軍在看美利堅把原子彈投入島國,島國宣佈無條件投降。
是一件好事,可原子彈爆發出來巨大的威力讓馮石將軍眉宇間有憂慮,因為他國掌握如此龐大的武器,是禍害。
根據蘇聯專家的意見,打算將核實驗基地定在莫高窟附近,但馮石將軍認為,如果在敦煌進行核實驗,就必須遷走周遭居民,也可能會損壞珍貴文物。
最重要的是,馮石將軍認為,蘇聯專家選定的地方“太小”。
翻譯人員都愣了,這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能嫌棄蘇聯制訂的方案小,在馮石將軍要求下,如實翻譯給了蘇聯專家。
蘇聯專家在聽後,很不滿地表示“我們有氫彈就足夠,完全可以保護你們,你們沒有必要造千萬噸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