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想起2018年的情景,楚舜還是會義無反顧。但當時與現在卻是完全不同的狀態,屆時楚舜還只是一位喜歡“逃課”被作為反面教材的學生,用父母的支援搭建一個劇組,但組內成員也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懷疑,認為是玩鬧之作。首部作品上映,網路評論最多的是“你會拍電影嗎?”、“拍的什麼垃圾?”、“現在電影院門檻越來越低了。”……
這部作品叫做《六格》。後來《熒幕》評價六格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先鋒電影,諸多影評人、影迷為經典平反。]
《時代》週刊頭版報道,這類刊物特點,不是把專訪的問題一五一十報道,會根據專訪問題寫成一篇文章報道。
最有意思的是,一開始看完《六格》影迷留言可以說是真情實感,但現在再去問這些影迷,也不可能說出六格是垃圾這話。
世界要改變人的三觀太輕鬆,甚至於都不用特意,有點類似於克蘇魯,“祂只是路過,就能改變所有”。
[平反是數年後,在首部電影失敗後,以及校園壓力,楚舜面臨最艱難的抉擇,是安心讀書還是繼續破釜沉舟。
楚舜似乎從來都感受不到壓力,又或者說壓力只能成為他的動力,如同亞伯拉罕·林肯能夠抵抗堅持,一往無前拍攝出《殺死比爾》,他面對的局勢是無人看好,甚至連影院都不予發行,只能在流媒體上播放。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什麼影片會成功,所以我註定會成功”楚舜如是說,在六格失利後創造出影壇最偉大的技巧——隨電影]
認真說,楚舜到底有沒有說過這話他自己都不記得,看華語自信的風格倒的確像他會說的話。
不知是否是《時代》週刊,幾次想要專訪都失敗,文章對其評價特別高,都知道最受美利堅人追捧三總統是“林肯、華盛頓、羅斯福”,林肯甚至比國父排位還高。
[十七年後的今天,楚舜做到了。他獲得了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還是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泰坦尼克號》揚帆起航掃蕩奧斯卡學院獎,《霸王別姬》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楚舜成為了影迷們心中精品的代名詞,甚至連瑞典王室和英國王室都邀請他執導“宣傳電影”。
現在,沒有人會詢問楚舜會不會拍戲,也沒人會認為《六格》是爛片了,全世界都在研究隨電影拍攝技巧。]
噼裡啪啦一堆總算是講到重點——
[在電影領域的巨大成功,讓世人忽視了楚舜在其他領域的成就,股神——誰也想不到,楚舜投資眼光堪稱誇張,旗下CLG基金(原名M78基金)十幾年來在期貨市場收益近十億,對棉花、螺紋鋼、大豆、白銀期貨市場的微調極具前瞻性,十餘年平均年化收益24%。
都知道索羅斯的量子基金29年平均年化收益30%,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6年平均年化收益20.3%。
量子基金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擁有頂尖人才,頂尖的訊息渠道,而CLG基金幾乎決策都依靠楚舜個人對市場的敏感。
如果不是選擇藝術,楚舜將成為吉姆·羅傑斯、安德烈·科斯托蘭尼一樣的投資家。
《天堂電影院》、《別了,我的愛妃》、《駭客帝國》、《泰坦尼克號》等一系列作品將不復存在。
感謝上帝讓楚舜發現了自身拍攝電影的天賦。
……]
後面對楚舜序列電影的藝術分析,《時代》週刊為保證乾貨,對楚舜的電影價值做排行。
價值包含影響力,以及所帶來的小錢錢,其中《霸王別姬》和《海邊的曼徹斯特》並列第一,一部現在依舊在某些少數性取向社群上映,一部“救英國”。
《六格》排在第二,文章很有求生欲地解釋,因為六格是實驗電影,被諸多電影學院專業系研究,價值非常大。
時代週刊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是自稱為燈塔國的美利堅影響力的縮影。
簡而言之,言而簡之,年中刊封面人物專訪,“導演,還是投資天才?”像是在房間內吹鼓碩大的氣球,“啵”爆炸聲響徹全房間。
訊息瞬間席捲全世界!
《經濟學人》、《財富》、《彭博商業》週刊、《華爾街日報》等諸多專業金融報刊對此訊息進行證實,並且報道。
時代華納旗下《財富》,也是每年推出世界五百強的刊物,比較詳細地鋪出CLG基金的期貨操作,蓋章真實程度。
導演和“百戰百勝”的股神,兩種身份太違和,多數著名導演都是錢漏斗,投資虧本是小意思,破產是常態。
怎麼到了楚舜,畫風就變了?
美利堅網友:[如果《財富》和諸多報刊的新聞,我不相信是真的,楚舜導演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純粹的藝術家,股票投資者和藝術家的身份可以切換得如此自如嗎?]
法國網友:[這就是拯救了英國分裂的男人嗎?金融方面任職也如此清晰,CLG基金超越百分之九十九的投資機構,金融從業人士應當羞愧,個人建議英國首相立刻邀請楚舜擔任財務大臣。]
義大利網友:[對於楚舜導演的商業天賦,我們絲毫不驚訝,難道這世界上還有楚舜導演不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