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的電影?楚舜完全不記得塞爾維亞有什麼著名的導演或者演員。
唯一記得的一部叫《馬拉松家庭》的電影,被很多營銷號譽為“或許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前世楚舜自己經常寫營銷文章,沒想到終日打鷹被鷹啄瞎了眼,電影質量只算是中上,並沒有南斯拉夫沒有解體時拍攝的《地下》好,論荒誕和戰爭,在世界影史能夠進入前三。
說起來,楚舜前面被抽選項還出現了這部電影,但最後是《霸王別姬》。
楚舜和部長聊了一會,基本可以確定,後者壓根就不懂電影,只不過作為文化和資訊部的一把手,電影方面是歸他管理。
透過外交部邀請楚舜來,其主要原因是塞爾維亞要組辦第一屆新麥卡尼科國際電影節。
邀請楚舜作為第一屆新麥卡尼科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特別主席,大概類似於創辦人的身份,也就擔任一次。
國家組建的電影節,創辦人是外國人,塞爾維亞也很無奈,可無奈又有什麼辦法?塞爾維亞連拿得出手的演員都沒有更別提導演。
國際電影節最主要是要名氣,哪怕是在北歐圈,也至少要讓附近的克羅埃西亞、黑山、匈牙利、索菲亞、北馬其頓國家知道,能夠吸引其他國家電影才行。
至於為什麼叫新麥卡尼科國際電影節,是因為曾經組辦過一個,在偏遠小山村麥卡尼科舉行——庫斯坦多夫國際電影節,被譽為“世界上唯一沒有紅毯”的電影節,最好獎項金蛋獎。
但舉辦了十幾屆之後,就……二零三二年再次籌備,還特別邀請來國際大導演。
為什麼塞爾維亞這種不知名的小國家也要辦電影節,因為只有藝術才能賦予旅遊價值,多的不說,提及多瑙河很多情侶或者遊客都熱衷於去維也納打卡拍照,但誰知道多瑙河有五分之一在塞爾維亞境內?
誰去塞爾維亞看多瑙河?沒有人,說句不好聽的,真是維也納多瑙河很美?並不是,而是因為華爾茲之王斯特勞斯所寫的《藍色多瑙河》,是因為維也納作為音樂之都,有太多的大師在多瑙河畔留下足跡。
維也納多瑙河的美,是藝術人為賦予的,所以能夠看到的是舉辦電影節,其實還有塞爾維亞對音樂學院的扶持。
塞爾維亞全國八萬多平方公里,只有山城的大小,但人口卻只有山城的四分之一,七百多萬左右。
總體來說人口密度比較小,對於楚舜的到來,可以說是全國上下的轟動。
“楚舜導演第一次來我們國家,《泰坦尼克號》拍攝得太好,唯一缺點是票價太貴,其他電影只要400第納爾,楚舜導演的電影要450。”
“最近楚舜導演為什麼沒有拍攝新電影?”
“聽說是生重病退休休息了幾年。”
“生病了?難怪不到三十歲就休息了。”
塞爾維亞的國民不少人討論,要說這國家的商人也真是人才,楚舜拍攝的電影,以及茲勃拍攝的電影,票價都會增加。
這不就和國內很多院線的老闆差不多了嗎?真是一點也沒有歐洲紳士的品質。
因為塞爾維亞沒有加入歐盟,所以流通貨幣並非歐元,而是貨幣第納爾,換算成軟妹幣大概是100第納爾六塊五左右。
從電影票價就知道,塞爾維亞雖說地處歐洲,但是消費水平不高,一百塊就能吃一頓大餐。
實現回到貝爾格萊德十聖酒店,部長給楚舜安排的住址是此地,十聖沒有旁邊希爾頓規模大,但房間舒適度更佳,價格也稍微貴於希爾頓。
“李哥按照你這樣說,塞爾維亞就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楚舜詢問。
“相比旁邊的匈牙利,要旅遊的話,的確沒什麼推薦。”李哥說道。
這位李哥可不是打遊戲的李瓜皮,是華夏駐塞爾維亞大使館的大使,司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