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拍戲不在乎票房> 第293章 不說人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3章 不說人話 (1 / 3)

“卡迪你認為圭多這個角色複雜嗎?”

“或者我換一種方式詢問,你認為世界上有沒有可能會存在真實的圭多。”

這一段是在攝影棚,楚舜對卡迪進行的單人私聊,面對導演的問題卡迪陷入沉思。

“我認為,圭多存在可能性極低。”半晌卡迪實話實說,然後解釋他的話:“因為如果是我,最後被列兵持槍押解進後巷,我無論如何也想反抗一次,那時兒子看不見了,我也知道反抗成功機率微小,但放棄抵抗很難理解。”

“最後圭多慷慨赴死很震撼,藝術效果和劇情衝突都達到頂端,但……”卡迪話沒說完,但言下之意很明顯,他認為劇情安排有點偏離人性。

“圭多這種人現實的確不可能存在。”楚舜先是肯定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道:“但類似的故事,絕對發生過,甚至於次數不少。”

卡迪沒有理解話中意思,沒有出聲,等著導演後一句解釋。

“以色列是猶太國家,但都知道,除了以色列本國人民,其他猶太人大多數並不認可以色列。”楚舜道:“而猶太人的命運一直處於亡國和受壓迫,所以猶太人是習慣了被支配,不會有太強烈的反抗意識。”

網路流傳有一個說法,《美麗人生》是導演貝尼尼自己的故事,貝尼尼父親進過集中營。

導演就是那個小男孩喬舒亞,圭多是他父親。

聽上去滿足了很多人的想象,但現實往往不浪漫,這種說法是扯淡,貝尼尼是義大利人不是猶太人。

硬要說《美麗人生》的原型,那得是魯比諾薩爾摩尼,作為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晚年寫了一本書《最終,我殺死了希特勒》,貝尼尼以此為靈感,寫了劇本。

楚舜繼續解析著圭多和猶太人,他認為卡迪之所以在出演圭多時,差了感覺,很大一個原因是,演員本身就不瞭解。

“演員要了解角色的行為邏輯,當然瞭解不等於認同,你出演連環兇手也不會要讓你認同兇手,只要你瞭解兇手為什麼會犯下罪行,是標準的童年父母家暴開局,還是有精神疾病。”楚舜口中的詞是一套一套的。

卡迪是典型美利堅“老錢”,對猶太人的事當然不清楚,認真的聽從導演所講。

一般楚舜和演員單聊,都是半小時起底,這次給卡迪分析電影,大概說了七十分鐘。

羅伯特拍攝的紀錄片一共才百來分鐘,肯定要摘取精華,大致展現了楚舜分析方式,然後滑動時間。

旁白:[經過楚舜導演長達76分鐘的角色分析,主角圭多的扮演者卡迪,有了對角色清楚的認知,知道了自己該如何去演。都說楚舜導演很會調教演員的演技,現在看來是他擅長分析角色以及劇本,能夠把演員的潛力最大程度發揮。]

為了有對比效果,把卡迪沒有經過楚舜單聊的表演,和與楚舜單聊後的表演,前後播放。

“給演員解析角色和劇本,真的能夠讓演員的表演有長足的提升?”朱爾斯很懷疑,他和許多奧斯卡影帝影后聊過。

一個演員對角色的演繹,是出於自身的習慣、性格、演技、理解多方面構成,不是一通話能夠改變。

這次梅勒和朱爾斯觀點一致:“按照紀錄片說是長達七十分鐘,如此長時間,人都應該聽暈了吧,還會有進步?”

然而,現在事實擺在眼前,卡迪在單聊前和單聊後,演技的確有進步。

費解了好久的朱爾斯最終給自己找了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應該說楚舜對劇本太瞭解了,所以能夠把最重要的東西傳達給演員。”

《美麗人生》轉場,很快影廳中的學術大佬們就知道了,為什麼說楚舜對劇組掌控強到離譜了。

拍攝集中營劇情時,動用了大概三十多位群演,想想也知道,群演是沒多少戲份。

再加上鏡頭也沒有對準過去,觀眾也不會注意,得過且過就行。

可——

“這位先生,埋頭的那位,沒錯是在說你,現在是在集中營,情緒應當是絕望,你在低頭笑什麼?”楚舜詢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