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勃梳理了自己帥氣的大鬍子,照了照鏡子,還是帥氣逼人,那就沒毛病了,戴上一頂漁夫帽出門,他今天要去看看《泰坦尼克號》,雖說勝利是註定的,但他也想看看花費四億美金,被稱之為電影史上最大投資的電影是什麼樣子。
隨手套上一件衣服,穿著邋里邋遢的來到了家附近的電影院,因為他住在洛杉磯郊區,所以鄰家的電影院有點破舊,一看裝置和裝修就知道,十幾年沒有更新過。
“裝修不更新,但票房還是隨著市場價,一直上漲,真是有趣的景象。”茲勃嘟囔一句,買了票低頭瞄了一眼影票,電影時長居然有三個小時。
電影院上座率很不錯,茲勃環視了一圈就郊外的電影院,這一場上座率也在百分之六十往上。
美利堅的電影院和島國電影院是相同的格式,提前十五分鐘進場,然後看十五分鐘的廣告,等了幾分鐘茲勃煙癮來了,起身來到吸菸區。
洛杉磯是美利堅禁止室內抽菸最嚴格的幾個城市之一,主要還是自身房屋結構的問題,所以還是要去吸菸室,主要是罰款挺貴。
抽完煙再回到影廳,沒等兩分鐘燈光關閉,電影播放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海,以及兩行大字:“泰坦尼克號”,“楚舜作品”。
故事的開始是一艘打撈船,在大西洋海底打撈到了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其中打撈的鏡頭是真的沉船殘骸,楚舜這一點是用了兩週時間實地拍攝,所以顯得格外逼真,探照燈光照射深海畫面,嚴格的說比原版要好太多,拍攝的器械以及技術也是隨著時代發展的。
打撈船主要接受公司委託,在海底打撈一些東西,比如飛機殘骸、黑匣子等,而今天的打撈任務是一顆叫做“海洋之心”的寶石項鍊。
在經過尋找後,在輪渡殘骸中找到了保險櫃,眾人欣喜若狂的把保險櫃拖上岸,但開啟保險櫃後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 只剩下一張素描畫? 略微清洗畫布,看到是一張伊人的素描畫。
素描本身沒事? 關鍵畫中女人脖子上就帶著他們此行的目標? 海洋之心。
尋找海洋之心的新聞上了電視,然後一個電話打來? 百歲老人說畫上的女人就是她。
巨輪沉海時間是1912年4月14日,八十多年後電影的背景是二十一世紀初? 也符合剛開始的“坨坨電視機”。
“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以及天堂電影院一致都是以回憶開頭。”茲勃對楚舜作品很熟悉,因為之前準備“組合”時,是將其作品翻來覆去的觀看。
“所以這是回憶三部曲嗎?”茲勃不由搖頭,他很想告訴楚舜大片不是這樣拍攝的? 大片就是要簡單直接? 就好像上床,不要那麼多前戲,太多前戲只能證明是吃了萬艾可,在等藥效來臨。
老人來到打撈船的地方,向人們講述了她在泰坦尼克號上發生的故事。
“這個轉場還有幾分文藝片導演功底。”茲勃說了一句? 也不知道這話是誇,還是損。
鏡頭對準了沉沒在海底鏽跡斑斑? 泥沙“包漿”的船頭,隨著轉動? 進入回憶出現在鏡頭前的是那嶄新的大船,也正是楚舜用了一億多美金修建的泰坦尼克號實景。
錢畫得多? 場景就是大氣? 人頭攢動以及似鋼鐵藍鯨的泰坦尼克號? 和前面淤泥爆漿的殘骸有個特別鮮明的對比。
伴隨著配樂:“.,,Mr. Murdoch“,將一百多年前的西方工業集體壯觀,襯托得淋漓盡致。
巨輪是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駛向美國紐約,那時候的美利堅充滿著賺錢的機會,無論是真是假,但並不妨礙無數人蜂擁而至。
像海上鋼琴師的弗吉尼亞號,也是開往自由女神象,勞工們都認為去了美利堅能過上好日子。
配樂中女主露絲出場,寬簷禮帽黑白條紋束腰外套,在露絲摘下帽子的那一刻,樣貌讓影院中不少人驚歎。
貴族名媛,並非拼多多名媛的氣場拔然而出,旁邊是未婚夫鋼鐵大王卡爾。
卡爾開始瘋狂立flag,說這艘船永遠不會沉,上帝也弄不沉。
在拍攝泰坦尼克號壯觀時,還清楚的描繪出兩個階級,頭等艙的旅客也就是卡爾、露絲這樣的貴族以及有錢人,坐著小車來,十二箱的行李,並且還攜帶了保險櫃,住的是套房。
而三等艙的窮人旅客,需要排隊進行體檢,看看身上有沒有蝨子,住的是甲板下的船艙。
所以主角傑克,打賭終於在最後一刻拿到了船票,此時,在還有五分鐘就要開船,趕上了泰坦尼克號並和身旁的朋友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站在船上,我感覺成了貴族”、“一切都是命中註定”。
“瑞亞和瓦倫蒂娜的顏值真誇張,特別是瑞亞都快趕上我了。”茲勃忍不住道,即使是穿著普通也難掩顏值。
作為商業導演他很贊同在影片中多加小鮮肉,養眼也是吸引力。
一聲鳴笛後,郵輪航行船上的人,與岸邊送別的親人揮手告別,所有人目光中都充滿希望。
相比之下,貴族小姐的露絲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冰冷的臉龐,漂亮的眸子中寫著壓抑,似跌落在水中的桃紅色鬱金香,花還是美,但桃紅卻沒有那麼自然。
她家族的確是英國貴族,但卻是沒落貴族,所以母親就把她嫁給鋼鐵大王的兒子卡爾,對於露絲來說,這艘船是開向美國的販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