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胖體質,想要人前顯美,就要背後管住嘴啊。”白老師看出了楚舜的疑惑,多解釋了一句:“現在不胖,只是管住了嘴。”
楚舜點頭表示明白,對於這種明明美食在前,非常有食慾,但還能管住自己的狠人,很是佩服。他對減肥做出最大的努力,也是最後的掙扎是,在吃火鍋烤肉的同時,配一瓶無糖的可樂。
“玩不玩知乎?”白老師也差不多吃好了,似乎想起了什麼,詢問道。
“逼呼分享你新編的故事?”楚舜第一反應,然後道:“偶爾玩,一般只有要查資料時會點進去看。”
白老師道:“難怪你不知道,你在知乎上火了。”
火了?楚舜不知道這件事,開啟手機點開知乎,還沒有來得及問,是以什麼形式火起來的,就看到了知乎熱榜第一,“如何看待楚舜的音樂鑑賞能力,把數量眾多的老歌安插到電影中,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這是什麼樣的能力?”
發帖人是網易雲音樂,今天下午才釋出,有七千三百萬熱度,甩了第二名“男愛豆為什麼總爆出cao粉的事”兩千萬左右的熱度。
“首先,楚舜這貨音樂鑑賞如何我不清楚,但他一定是喜歡聽老歌,裡面有好多個是我爸爸那個年紀聽的,至於安插,我倒是沒有覺得,有讓本身的歌曲更好聽,因為他選擇的歌曲本身質量都很高,只能夠說將適合的歌曲用在了適合的地方,我現在最想知道的事,怎麼樣才能夠得到楚舜導演的歌單。”這條回答是覺得殺比導演只是聽的比較多。
這觀點也有十幾條回覆,贊同者不多,贊同者多的,是一位id叫做“出賣男色”的使用者的回答。
“我個人認為楚舜這小子是TM個天才,我不是彩虹屁,我有三點依據支撐我下述觀點,首先第一個觀點,對音樂的瞭解,縱觀全篇選取的音樂橫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每一段音樂都足以給人視覺上的衝擊,無論是醫院中的口哨,還是石井御蓮軍團出場的霸氣徹漏,讓合適的東西,放在合適的地方,這足以稱之為精英行為。”
“其次,楚舜這鬼東西,對音樂的運用並非只有感官刺激,同樣有契合整體感情表達的,最讓我震撼的是排簫管版本的《孤獨的牧羊人》,在片尾響起我渾身的雞皮疙瘩,真不誇張。之前看女主手持神器,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爽得一匹,但復仇結束真的會如釋重負嗎?我沒有經驗,但我覺得應當不會,孤獨的牧羊人這時響起,我感到了女主身上的那一溜溜悲涼,同時楚導選于敏來演,更加代表了這段音樂出現在結尾不是巧合,在這個特效替身橫行的今天,大貓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後的動作演員,是一種誇獎,但也是一種悲涼,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多少動作明星,但現在只有大貓一人支撐,可不就是孤獨的牧羊人,獨自守著動作片這塊將近乾涸的土地,裡、外、內都都契合!”
楚舜看到這裡簡直是想給“出賣男色”鼓掌,這個點刁鑽到,他都沒想到,可以的。
在其他網站其實很難看到超過一千字的回覆,但在逼呼超一萬字的文案都有,就像這出賣男色還寫了一長段,並且還貼了好多張圖。
“最後一點,這死變態在殺死比爾中可還有七八首原創配樂是他自己寫的,譬如《Don't.Let.Me.Be Misundersto》,石井御蓮最後在雪地抽刀決戰的配樂,就是楚舜自己所寫,無論是在島國還是在國內的版權網站,都能夠查到,作曲、作詞、編曲都是楚舜,演唱是張唐(就是演軍師的外國妹紙),K旗音樂社只是幫忙製作。首先是把合適的音樂放在合適的地方,如果沒有合適的,還能夠自己寫,這難道不是天才的行為?”
1樓:這小子,這鬼東西,這死變態,層主的形容詞真多,楚舜到底是什麼?
2樓:有一說一,雖然電影太血腥我不喜歡看,但配樂是真不錯,層主有時間把電影原聲統計一遍嗎?
3樓:被拍電影耽擱的作曲家!
4樓:層主分析很有道理,說一聲楚導牛逼就完事了!
5樓:楚導養活了好多短影片創作者,最近在短影片,總是借用的殺比配樂,好奇這些短影片創作楚導能收到錢嗎?
6樓:我很喜歡殺比,看完後只記得一片血紅,但看得爽就完事了。沒這麼過癮,直接去找了楚導的處..女作,然後Excuse.me,楚導你拍的什麼?而且感覺風格完全不同,如果不是我知道這是一個導演的作品,打死我,我都不可能把他們聯絡到一起。
7樓:t神作,另外多說一句,實際上《六格》和《殺死比爾》,很明顯看得出是一個人拍攝的,我也琢磨了六格,裡面六格片段,淺顯的表達了六道,可細看才知道,這其實拍的是夢境……[顯示全文]
楚舜非常感興趣的點開全文,看這七樓繼續編,不對是繼續分析:
“都知道薩特吧,作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觀點是,存在先與本質。因為有人存在的基礎,才有世間萬物,我認為六格就是在闡述薩特的哲學思想,薩特認為存在分兩種,不能改變的是自在的存在,能夠改變正在改變的稱之為自為存在。”
“自在存在薩特主要指物業,自為存在指人,但六格中出現了長時間的黑屏,我認為這不是死人視角,這是自在存在。人死之後就是物,這就有點像笛卡爾所說的心物二元論了,萬物並非單體存在,而是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兩種,如果死了,就失去精神實體,則只有黑屏,除此之外,好人、壞人、普通人、狗四則沒什麼區別。”
“而殺死比爾看上去是女主復仇的故事,但子彈打中頭部,怎麼可能不死,至少也是植物人,怎麼可能起來就報仇。那麼把電影這個過程當做是精神上的變化就很合理了,側面證明叔本華的理論,生命本質是慾望,如果滿足不了慾望會痛苦,慾望得到滿足會無聊,生命就是在無聊和痛苦中搖擺不定。還有一個佐證,殺比片段無序,這就暗示了其實都是女主所想,這樣為什麼電影中女主可以以一敵百,都是想象,以一敵萬都可以。”
關於這點還有人回覆七樓:“我怎麼覺得殺比是超人主義的體現呢,這明顯更像尼采所說:上帝已死。理性、道德、環境所有寄託都沒有的情況下,超越自己本身,清晰認知,就可以活動絕對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的女主。”
尼采早年是叔本華的簇擁,理論而言和悲觀的叔本華基本是相反。
楚舜懵懵懂懂的看完,雖然有但看沒懂,看完之後不知覺暗自嘀咕了一聲:“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