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660章漢之二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0章漢之二代 (1 / 2)

我本名為張蕃,但可稱我為隱蕃或隱蛇,亦能以諸葛蕃稱之。因父親為曹公效力之故,我從有幼年起便成為曹氏親隨。加得武皇帝恩典,我少小便隨諸公子習讀,專研律法之學。

及成長之後,我本欲出仕為先帝效力。但因身份之故,我被選任校事官,代號為隱蛇,負責為魏室探聽諸卿動作,看是否有背逆魏室之舉動,或是行不法之所為。

在陛下登基之時,欲遣死間潛入南漢。我年少輕狂,更為報恩於魏室,主動請纓為死間。

那時同期有十餘人入選,經過篩選考察,我與蝮蛇入選最後名單。最終因主動請命之故,加自己善口舌,精通律法,得以被陛下看重,被委以重任。

得知自己被選中為死間,我是興奮之餘又有些悲傷。為能為魏室效力而興奮,為背井離鄉而傷感。

在出發之前,陛下召見我,與我交談一番,得見我精通律法,深感大材小用,空將治國之才讓與南漢。

彼時我聽陛下如此讚賞,我頓感熱血沸騰。無武皇帝收留我父母,恩准我隨諸公子讀書,我張蕃豈會有如此之學識!

臨別時,陛下語重心長交代我,讓我南下之後,務必要離間霍峻、諸葛亮、劉禪三人之間的關係。魏能否興盛,皆繫於我一人之身上。

我深重任,遂以性命發誓,不引起南漢政壇動盪,則寧可亡於武漢。陛下得見我有如此志向,遂封賞官爵與我,望我早日安然北歸。

南下武漢之際,我本欲以隱蕃為名潛入南漢,以歸義人身份得到諸葛亮的欣賞。但考慮前後之事,在組織的建議、幫助下,我獲取到大佬琅琊諸葛氏的資料。

為快速進入武漢中樞圈,引起南漢內部政鬥,我決定化名為諸葛蕃,以漢末戰亂為由頭,逃難至青州臨淄為遮掩,與琅琊諸葛氏攀附關係。

我入了南漢以後,因歸義人身份,在江淮得到熱情接待。而後入了武漢,以諸葛族人為名,我去尋找諸葛誕。

率兵背叛魏室的諸葛誕,我本是深惡痛絕。但與之交流一番,卻不得不承認諸葛誕為人慷慨豪氣,恩濟禮遇賓客。正是因諸葛誕接濟之故,我方能結識不少大臣。

有了諸葛誕的引薦,我不僅在武漢混開,甚至上疏策對,見到了諸葛亮,得其賞識,遷入刑部任職。

諸葛亮能受諸人推崇,果非徒有虛名。其不僅諸事躬親,更是穩重行事,強調律法規矩,少有講理論情。若非我斗膽上疏論見,並靠自身出眾的才識,僅憑諸葛氏之名不足以入刑部任官。

六部改制人事變化多,因我有善交際之能,近日可謂不斷赴宴。如諸葛恪以內官受命升遷至江夏太守,其宴請左右友人,我因與其交好,得以受邀。

宴上,觥籌交錯,吟詩誦賦,談論國事。

“恭賀元遜遷任江夏太守,日後當能承葛益州之後,為漢牧民一方,治理千里之疆!”諸葛誕敬酒恭喜,說道。

諸葛恪略有嘆氣,說道:“明歲舉國北伐,大丈夫不能持劍領軍,馳騁沙場。反鎮治江夏,代天牧民,操勞案牘,豈不有虛度年華之感。”

隨著內庭侍郎、侍中逐漸歲長,以關興、諸葛恪為首的二代們逐漸要離開劉禪左右任職。

關興因父關羽在久鎮江漢,諸葛亮又欣賞關興的之才,讓關興以侍中之職,出任前監軍,負責軍中軍紀,不日將隨諸葛亮出征。

諸葛恪本欲借平山越之功,出任為將,跟隨諸葛亮北伐。但諸葛亮認為諸葛恪為人疏忽,難以受領將職,特委諸葛恪出任江夏太守。

“君為葛相之侄,亦不能改葛相之令?”諸葛蕃問道。

諸葛恪無奈搖頭,說道:“伯繁初至大漢不久,不知漢魏之不同。魏或許能因姻親之故,登階而授官。但我大漢不同,葛、霍二君主政以來,非才德不能進職。”

“霍公昔委侄霍攸之為將,時人不少言語非議。但下邳一役,足以明霍攸之之能。我之三叔,因才弱而德著,二叔為恐非議,從無舉薦我三叔任職。若非先帝下詔,今三叔恐仍在田畝耕作守業。”

官與職需分開來看,官為領俸祿,有品級之官;而職務卻是具體之職能,需要有相應官吏負責職務。

諸葛亮在成為丞相之後,顧忌有人非議他任人以親,壓制諸葛瑾、諸葛均二人。直到劉備看不下去,插手去幹預,諸葛瑾、諸葛均二人才得以升遷。

但即便如此,諸葛瑾僅至益州刺史,終不得入中樞;諸葛均直接被授予散官,不負責相應事務。

尤其是經歷汶山郡奏疏案,諸葛亮在掌權之後,出臺相應法律,對任職到地方的郡縣長吏嚴加考課,以杜絕前事再次發生。

得益於諸葛亮以身作則的行為,南漢政治為之清明,上下有序。即便有人想幫扶一二,但也不敢過分干預。

諸葛恪被授江夏太守,屬於是諸葛亮、霍峻二人雙雙確認過之事,縱使諸葛恪想透過親戚關係運轉,亦是做不到。

諸葛蕃得聞言語,心裡對南漢政壇風氣有了更進一步瞭解。相比曹魏,南漢政壇風氣更為清明,二代們雖同樣是結社成團,但在南漢二代中並無像魏二代那般盛行浮華之風。

浮華之風,即為不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遊為本業。憑父輩之官職,合黨連群,互相褒嘆,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

尤其是近些年來,曹魏步入衰退期。那些浮華的黨人,經常聚集抨擊國政,凡國家所執行之事,浮華黨人則就抨擊;國家所不推行之事,浮華黨人為之推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