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眉頭緊蹙,問道:“軍中兵糧可支多久?”
孫資出列拱手,答道::“稟陛下,軍中兵糧尚可夠二十日食用。二十日之後,我軍恐會斷糧!”
“二十日後未有新糧運至?”曹叡問道。
“沒有!”
孫資神情低沉,說道:“連年戰火,百姓離散,河北缺糧。今下之計,當儘快與漢軍野戰。如待兵糧匱絕,則形勢不歸我軍所有,我軍必因糧絕而敗。”
“糧從何來啊?”
曹叡臉色難看,不禁哀嘆了一聲。
因兵馬數量少於漢軍,故曹叡一心想著籌集兵馬,但卻忘記兵糧補給這一問題。當下諸葛亮據守不出,真要了他老命。
考慮了半響,曹叡說道:“兩軍對峙以來,漢軍之所以不攻,實因鮮卑胡騎眾多。為圖大事計,當先再撥兵糧與鮮卑,以安軻比能。”
為了安撫鮮卑情緒,讓他助力自己作戰,曹叡唯有如實供給糧草。如果鮮卑因缺糧而氣憤,不管當下戰局,數萬鐵騎直接回漠南,那麼曹魏一點希望都沒有。
“那我軍呢?”孫資問道。
曹叡搖了搖頭,說道:“多向諸葛亮下戰書,約期決戰。或是尋覓敵軍糧寨,看能否突襲燒糧,”
“諾!”
眾人士氣略有低沉,隨便應了聲。
得知曹叡決定多分糧草與鮮卑,引起了軍中將士的不滿,軍心漸漸浮動,人群間漸有議論。
魏軍軍心動盪,隨即被漢軍斥候探查,轉而報於諸葛亮。
淇園,漢軍營寨。
大帳內,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曹叡重胡騎而輕魏卒,當自取滅亡爾!”
“丞相,今魏人軍心浮動,今可出戰否?”文聘問道。
“嗯~”
在諸葛亮思考是否用兵時,蔣濟快步入帳,說道:“丞相,有魏卒暗至營中,言乃魏將劉欽親信,為劉欽獻降書而來。”
諸葛亮伸手拆開書信,卻見劉欽在信件中,先是攀附了下關係。表示他也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且同為涿郡劉氏,與南漢皇室有微弱的血脈關係。今魏人無道,他願降大漢,懇求南漢接納。
劉欽為了贏得諸葛亮信任,將曹魏因胡魏兩軍紛爭問題,闡述得清清楚楚,尤其表示魏軍即將缺糧。
當然了,不僅劉欽一人歸降,他還聯絡上田章,二人願一起歸降大漢。
讀著劉欽的書信,諸葛亮不由暗笑幾下。
因兩漢在關東分封了大量諸侯國,劉姓族人實在太多,有為曹魏效力,有為南漢效力。
今更有降人攀附中山靖王血脈,且還是涿郡劉氏。如果劉欽血脈不假,不得不說中山靖王挺能生的。
見諸葛亮面露笑容,蔣濟問道:“丞相為何發笑?”
諸葛亮微微收斂了下神情,說道:“降人劉欽自言為中山靖王之後,今願與魏將田章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