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705章形勢大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05章形勢大好 (1 / 2)

趙雲威逼伊闕關,張郃在救援途中中伏身亡,屬實讓京畿再次為之震動。

出乎意料,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趙雲奉諸葛亮之命,果斷率兵撤走,轉小道與施然所部匯合。

十二月,趙雲、施然留兵七千屯木札嶺為其轉運糧道,二人率兵八千步騎再出魯陽。

魯陽城中守將張雄遵從其父舊令,與將軍韓堪獻城降漢。而張雄這一操作,讓曹魏高層大跌眼鏡。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張郃沒死多久,他兒子張雄竟率兵降了漢。

張雄獻城而降,幫助南漢在伏牛山區站穩腳跟,讓諸葛亮大為歡喜,當即表張雄為潁川太守。

魯陽被漢軍所據,因其地理的關鍵,上可威脅洛陽,東可逼近潁川,下可鎖荊宛,瞬間讓許洛地區變得危險起來,空虛的潁川甚至已經暴露在漢軍兵鋒下。

在危急時刻,曹叡果斷派許褚、秦朗率萬人步騎出洛陽,屯兵梁縣、父城,遏制漢軍向潁川、河南尹滲透。

與此同時,司馬懿擔心趙雲佔據葉縣、卷城,封鎖他的歸路,與諸葛亮夾擊其軍。果斷放棄還在堅守的宛城,率兵連夜奔走舞陽。

得聞司馬懿撤軍,諸葛亮遣廖化、馮習率兵追擊,然因司馬懿有備,二將本部損失慘重,敗歸宛城。

見司馬懿撤退有序,加之宛城未下,諸葛亮放棄了繼續追擊之念,而是起兵四面攻之。守將得知司馬懿撤走,在堅守兩日後,率部出城歸降了諸葛亮。

隨著宛城歸降,司馬懿棄走舞陽。諸葛亮北伐至此,終將南陽盆地內的諸郡縣收降,荊州全境盡數恢復。

入了宛城,諸葛亮簡單瞭解下魏荊州治下的戶籍,得見三郡戶籍不足兩萬戶,讓諸葛亮為之深嘆不已。

在宛城待了幾天,諸葛亮調整了曹魏舊時的建制。將漢南郡與魏南鄉郡合併,舊稱為漢南郡,仍由廖化出任漢南太守,以御西北的武關。

在南陽盆地的東面,將曹魏的義陽郡與漢章陵郡合併,稱為義陽郡,改由朱據出任太守。

施然因出奇兵有功,指揮射殺張郃,被諸葛亮從章陵太守遷為南陽太守。

將魏荊州拆分合並完,諸葛亮率兵北進,出方城夏道,大軍屯卷城,進據舞陽縣。

當下中部戰區形勢,諸葛亮屯卷城,趙雲駐魯陽,二部相距百餘里山嶺,互遣兵馬分駐,以保證二部的互相呼應。

曹魏方面,曹叡先是因張雄的惱怒,欲下獄追究張郃家眷罪過。但考慮到張郃為國盡忠,最終究是放過張郃家眷,僅將張郃所領食邑,平均分於張郃其餘三個孩子。

在戰場形勢上,司馬懿撤軍的行為,得到曹叡事後的承認。畢竟張雄、韓堪二人降漢,趙雲又與施然匯合,其總兵力有近兩萬人,如果趙雲用兵更激進些,直接奔襲葉城,司馬懿所部必大敗而歸。

可惜諸葛亮因出於用兵穩妥考慮,選擇讓性情沉穩的趙雲出兵。話說這般,但卻能保證下限。雖不得大勝,但卻能保證奇兵的安全。

當下許褚回洛陽坐鎮,秦朗坐鎮梁縣,以確保遏制魯陽漢軍。而司馬懿領兵固守汝水,以汝潁諸城,與諸葛亮對峙。且為了反制諸葛亮,司馬懿派騎卒南下劫掠諸葛亮的糧道。

諸葛亮從宛城至葉縣,其路途長有兩百多里,多是平原坦途,非常有利魏騎的馳騁,今下反而輪到諸葛亮為司馬懿劫糧而頭疼。

諸葛亮雖兩勝司馬懿,但未能重創司馬懿大軍,與其鬥法依舊在持續。

為了與霍峻保持北伐同頻,諸葛亮連書幾份書信與霍峻,盡述他與司馬懿的交手,分享所知的魏軍情報。

書信快馬先至弋陽郡,透過淮水航行,趕到淮陰,逆行泗水,至下邳,再轉走陸路。中間道路四千多里,秉持人歇信不停的要求,中途更替四名信使,日夜兼程,花費七日送到霍峻手上。

泗水河畔,漢寨連綿而建,守備森嚴。因天寒地凍之故,寨內火盆眾多,便於漢卒取暖。

大帳內,地由氈布平鋪而成,供暖的火盆燃燒木灰,以便讓帳內保持熱氣。

霍峻著襪盤腿而坐,喝著半涼的茶水,瀏覽諸葛亮寄來的數封書信。

“孔明計謀精彩,著弱下手,讓那魏軍疲於應對!”

見諸葛亮的三步操作,一環扣一環,一步緊聯一步,從而成功奪取荊州三郡,這讓霍峻為之讚歎。

“敲山震虎,圍魏救趙,再出魯陽,步步出奇,葛相用兵著實非凡!”蔣濟誇獎道。

說著,蔣濟疑惑說道:“張郃中我軍伏擊身亡,那張雄怎會突然歸降?”

諸葛亮三部戰術中,最後一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多虧是張雄、韓堪獻城歸降。若張雄據守魯陽不降,趙雲雖能劫掠周邊數城,但效果卻難說上多好。

二將的出降,讓漢軍在伏牛山北部有了落腳點,得以屯兵魯陽,便於向四面出擊。而正因魯陽地理關鍵,讓曹叡主動派兵駐守京畿外圍的城郭,嚇著司馬懿率兵速撤潁川,不敢在博望有更多的停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