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魏官舉鞭前指,說道:“且往前面走數里,得見鄉亭,皆是百姓安居樂業之景。”
別怪曹丕遷民的政策被一群人否決,而是曹丕真不幹人事。災荒之年,不想辦法賑濟災民,反而是遷五萬戶百姓至河南諸州。這二三十萬士家百姓本就缺糧,留在家鄉尚能得到較好的賑濟。
今少年想賣身入貴族家中,尚因自己身份之故,求而不得,端是譏諷不已。
發現使團的異樣,引導使團的魏官望著給魏國丟臉的饑民,又羞又惱。
“走~”
“諾!”
姜維年輕心善,多憐憫那少年,在使團走後,故意落隊尾,將馬鞍上的糧袋扔到少年懷裡,說道:“糧有兩、三日之用,袋中且有些錢財。”
流著淚水的少年,止住了哭泣,呆呆望著馬背上的姜維,急忙叩首,說道:“多謝貴人,能否告知姓名,以報貴人之恩情。”
“不必了!”
姜維挽著韁繩,說道:“天色漸晚,快些歸家,莫要讓你父母擔心!”
少年眼淚止不住下流,說道:“數年前,俺父隨軍南征,從此之後,再無音訊傳來。母親被官差掠走,以來婚配他人,家中僅剩俺與俺妹了。”
姜維聞聲而色變,問道:“你父為國死難,今官人怎能掠你母以配他人?”
少年嚎哭不已,說道:“那日吏言我父已亡,我母需重配婚事。”
士家制之外,曹魏尚有人婦政策搭配。因士家低賤,豈有正常女子願嫁,曹魏官方唯有強行出面操作。
姜維義憤填膺,說道:“羌人尚曉母子之情,今中國衣冠大夫,怎反不如羌人乎!”
“哎~”
姜維望著遠離的使團,長嘆了口氣。魏國不近人情的做法,讓他對甚是失望。
當下他唯有希望魏帝曹丕別讓人失望,若曹丕無能無德,此行當要勸父親往吳楚走一趟。
“駕!”
姜維回頭望了眼少年,遂揚鞭策馬而走。
劉武跪在地上,喊道:“小子劉武,望貴人留姓名,以便今後報答!”
“天水姜伯約~”
夕陽西下,馬蹄聲碎。
時轉次日,奉命朝謁曹魏的姜維父子已至洛陽,不得曹丕接見的父子二人,出驛館,入市肆,賞洛陽繁華之景。
洛陽雖經戰亂,又被董卓焚燒。但隨著曹操平中原,洛陽逐漸復興起來。雖比不得昔之繁華,但較比偏僻少民的冀縣,當屬於大都市,人流如潮,熱鬧至極。
姜維父子逛了半天,尋了間市肆而坐。
“伯約,怎麼心情如此沉悶?”姜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