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公安。
時近黃昏,夕陽西下,晚霞染紅天際。
公安城樓上,呂蒙依著城牆,細品《春秋左氏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公子偃曰:‘宋師不整,可敗也。宋敗,齊必還,請擊之。’公弗許。……”
呂蒙低聲誦讀魯莊公十年間所發生的事件,即曹劌論戰與姬偃敗宋,退齊之案例。
自呂蒙追隨關羽作戰起,呂蒙因目不識丁,被關羽多有訓誡。在呂蒙升任將軍後,關羽多次勸學,言大丈夫不可不讀書,否則何以治兵,繼而表示他願傳授《左傳》與呂蒙。
見關羽這般勸學,呂蒙深感羞愧,則跟隨關羽習讀起《左傳》。漸漸幾年下來,呂蒙認識不少字,對於《左傳》上的故事也是多有了解。
放下竹簡,呂蒙感嘆道:“曹劌知兵之人,莊公是為英主。若無莊公、曹劌,魯國必受齊國之折辱。”
在呂蒙感嘆間,關羽握劍而來,說道:“然魯之亡國,亦要追溯於莊公。”
得見那魁梧雄壯的身軀,呂蒙急忙施禮,說道:“君侯安好!”
“不必多禮!”
關羽扶起呂蒙,笑道:“世人讀曹劌論戰,常言莊公無謀,曹劌多智。子明能見莊公之英,可見已深讀《左傳》也!”
“嘿嘿!”
呂蒙笑了幾聲,說道:“多賴君侯教誨,蒙得以習讀《左傳》。”
關羽心生考究,問道:“子明既言魯莊公為英主,不知何出此言?”
呂蒙沉吟少許,說道:“莊公母文姜與兄齊襄公私通,致使父桓公被齊公所害。莊公繼位年幼,隱忍不發,順以齊國。待齊襄公亡,出兵犯齊。”
“然惜齊有公子小白,得以霸春秋。後縱管仲入齊,得以讓齊霸中原。魯得其主,但莊公不得其時。”
“曹劌論戰,明為論戰,實為論民。莊公雖治政尋常,但卻得人心。且能賞識曹劌,非英主不能為也!”
魯莊公屬於是魯國少有的英主,隱忍成年,一擊報仇。然同時代下,齊桓公出世,他錯失大才管仲,導致齊與魯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然所幸魯莊公識趣,被霸主齊桓公折服,加入了齊國大家庭,齊魯進入蜜月期。
至於魯國亡於魯莊公之語,則是魯莊公在末期沒有處理好宮廷關係,國內的三桓勢力崛起,最終還是由齊桓公擦屁股。這般操作下來,後繼者魯僖公已無力遏制三桓勢力。
“彩!”
關羽目露讚賞之色,戲謔說道:“以子明今之才略,非復楚下阿蒙矣!”
呂蒙,汝南富陂人。身在吳地,可稱吳下阿蒙;若在楚地,可稱楚下阿蒙。
呂蒙挺起胸膛,說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君侯何見事之晚乎!”
關羽拍著呂蒙的肩膀,笑道:“今時見之,何言晚也!”
“嘿嘿!”
呂蒙向關羽拱手,感激說道:“君侯不棄蒙粗鄙,授以《左傳》,蒙當感激不盡。”
關羽捋著長鬚,說道:“授子明《左傳》,當某愛惜子明資質。君多有謀略,不習讀兵書,何以將重兵?”
“多謝君侯教誨!”
言語間,呂蒙見關羽眉目不展,問道:“君侯莫非有心憂之事?可是大王北伐不利?”
“嗯!”
關羽與呂蒙關係親密,今下也不隱瞞,說道:“不瞞子明,大王因軍中瘟疫大起,已從壽春撤軍,至合肥紮營,由仲邈督治疫病。”
“那張將軍呢?”呂蒙問道。
關羽微嘆一聲,說道:“翼德兵力不多,難以與曹洪、馬超、張郃較量。先前日翼德見久戰無果,不顧伯言勸諫,尋機出戰。不料被曹洪、曹休所敗,幸得伯言率軍接應,方才全身而退。”
“大王兵退合肥,翼德兵馬受挫,我軍坐視南郡,除仲邈所統偏軍外,此役北伐寡有成果。三年圖治,僅得淮東百里之地,所言勝果太少。若是這般北伐,不知何年方可北伐成功?”
說著,關羽輕捶城牆,煩惱說道:“自某坐鎮南郡以來,與曹仁對峙多年。其固守不戰,每歲僅知修繕城壘,擴建城郭,在那襄陽外建有三座小城,得有山水之利,實屬可惡。”
蓋或是金口之役敗得才慘,南郡人口眾多,加之新建公安城。今漢水之形勢非是歷史上的曹強劉弱,而是劉強曹弱。
如此形勢下,曹操擔憂曹仁腦抽犯傻,不斷向曹仁強調襄樊的重要性,讓他固守襄樊城池就好,不要在沒有水師之利的情況下,腦抽攻打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