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搖了搖頭,說道:“大王諮詢江淮之事,不曾談及立嗣之事。”
曹丕拉著孫權坐下,說道:“仲達讓丕行效劉盈請商山四皓之事,籠絡上卿,顯丕今下之根基,併為某進言。仲謀以為如何?”
“仲達高見!”
孫權說道:“不知當籠絡何人?”
“崔琰,崔季珪!”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司馬懿說道:“公子當籠絡崔季珪,若能得崔君相助。太子之位,公子唾手可得!”
“崔季珪?”
陳群神色有異,說道:“三公子為崔季珪兄女婿,按關係而言,崔季珪為三公子外戚。於情而言,崔君當助三公子,今豈會襄助公子?”
“不然!”
司馬懿為眾人解釋,說道:“崔君為人公正,不喜任性放肆之人。三公子雖為兄女婿,但三公子為幼子,為人隨性,崔君多半不願相助。”
頓了頓,司馬懿補充說道:“懿兄朗與崔君友善,曾在書信中論討嗣子人選,崔君以為當立長為先。公子若能侍崔君為師,採納忠言,崔君必心屬公子。”
相較於司馬懿,眾人常忽略了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及弟司馬孚二人。
司馬朗長司馬懿八歲,在董卓亂政時,他敏銳察覺到關東諸侯與董卓必有一戰,故而率族人逃難,躲過一劫。
二十歲時,便入曹操的帳下出任官職。為官期間,因政治能力出眾,為人勤儉節約,加之司馬氏與曹氏的緊密關係,司馬朗升任到兗州刺史。
然司馬朗豈能那麼簡單?
司馬朗善於交友的能力,為司馬懿鋪平了仕途。
司馬朗受河內名士楊俊看重,與同郡的常林、王象、趙諮關係緊密。得父輩關係,司馬朗與潁川士人陳、荀等士族關係也好,司馬懿便是由荀彧舉薦於曹操。
不僅於此,司馬朗與幷州的王凌、賈逵二人關係友善,且與冀州的崔琰關係也好。自荀彧、荀攸陸續病逝後,司馬懿便得到崔琰提拔重用。
以上這些人在曹魏國中皆出任上卿、高官,兄長司馬朗去世後,司馬懿襲承父兄的關係網,透過運營從受惠者,成為施恩者。
司馬氏的篡魏,豈單是司馬懿父子的功勞,而是司馬氏關係網集體作用下的功勞。
“彩!”
曹丕大喜過望,說道:“崔君公正為國,丕豈能不以師侍之?若能得崔君相助,又有賈公言語幫襯。太子之位,多半歸孤所有!”
說著,曹丕握緊司馬懿的手,感激說道:“多謝仲達良言,開丕之頓悟!”
“懿僅出謀劃策,能否得崔君之心,還在公子身上。”司馬懿答道。
“善!”
曹丕的恐慌心情微微褪去,說道:“雖得上卿相助,太子之位可望。然父王一向疼愛子建,今當如何待之?”
孫權捋須而笑,說道:“公子可記得權昔日之語?”
“昔日之語?”
曹丕露出深思之色,進而恍然大悟,說道:“可是昔言楊修性命。”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