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364章稻麥輪耕乃是國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4章稻麥輪耕乃是國策! (2 / 2)

然南方不同,南方長期以稻米為耕作產物,南方人喜食稻米,對於宿麥並不感冒。

至於為何對小麥不感冒,而是缺少種植小麥的動力,在古代蒸谷為飯,烹谷為粥的技術下。小麥煮成的麥飯,由於麩皮很厚,使得它粒食的適口感很差,完全比不上稻、粟。在北方農業社會,麥飯屬於貧寒百姓所食。

直到轉磨的出現,將小麥的磨成麵粉,可以製作成麵餅,逐漸才成為主食。然轉磨研磨小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比稻米吃的方便,自然難以融入南方農業社會。

至於南方之後為什麼會出現稻麥輪耕技術?

核心在於北人南下,北方帶來了喜食麵餅的習慣,加上人口激增,故而稻麥輪耕才在南方推廣開來。

霍峻雖在皖城推廣開稻麥輪耕技術,並上呈至武漢中樞。但幾年間,想讓稻麥輪耕技術在南方各州郡縣處處開花,又何其難也!

張翼眉頭緊皺,問道:“宿麥雖是難食,但若耕種下去,卻能增加,百姓又為何不種?”

熊航見張翼年輕,估摸也是出自世家大族之人,解釋說道:“不僅是宿麥難食,百姓種植宿麥,寡有人能收,儲存又是不易。故百姓多願種植大、小蒜,或捕魚為生,亦或紡織絹麻。”

宿麥的難吃,耕種技巧的缺乏,經濟驅動力的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南漢推廣稻麥輪耕的困難點。

畢竟西漢推廣宿麥的成功,離開以下兩個重要的原因。如宿麥在關東種植數百年的歷史,多有百姓接受;關東遭遇黃河氾濫,糧食減產,出現大面積饑荒。

張翼沉默不語,他初為縣長,欲行良策,卻是困難重重。

冉省小心翼翼,說道:“縣君,稻麥輪耕,大王並無令郡縣強行推行,今不如暫時擱置,全力核查民戶家貲,以免耽擱十月上計。”

“不可!”

張翼從席上起身,質疑道:“稻麥輪耕乃是國策,上利國家,下利百姓。我就不明白了,這天大的好事怎麼就推行不下去?”

說著,張翼環視眾人,沉聲說道:“大王不讓各級郡縣強行種植宿麥,多因擔憂官吏橫行,踩毀百姓稻禾。今諸君豈能因大王無此詔,而懈怠瀆職?”

“從今日開始,稻麥輪耕、平貲民戶,收取賦稅,此三件事必須要推進。凡有不盡力者,某親自懲處。”

言語間,張翼見在場吏員不以為然,發誓說道:“本官親耕麥田,必讓百姓知利而後為!”

“諾!”

見張翼不似作假之人,眾吏員不敢敷衍,拱手而拜,說道:“我等必盡心為之!”

待亭長、薔夫走後,會場上僅剩張翼與縣吏幾人。

荊攀將巾帛奉上,說道:“縣君,有關稻麥輪耕推行難點,攀盡數記於此上。”

說著,趁著張翼在瀏覽巾帛時,荊攀說道:“宿麥難食,口感苦澀,眾所皆知。然攀聽郡中上官言,以石磨磨之,可將宿麥磨碎,然後製成麵餅,北人多喜食之。以攀之見,若能得石磨製餅之法,或許有利宿麥推廣。”

張翼微微頷首,說道:“北人食麵餅,以麥而制。然石磨之物,非等閒之家能用,多是豪強、大族珍藏之物。但君所言甚是,欲推行宿麥,不可無石磨。”

“待本官梳理一番,將以上疑難向郡守彙報。”

“諾!”

稻麥輪耕之法,初在武昌推廣,一年兩熟的畝產,歷經三年下來,武昌農業已能自產自足。增產的糧食,得以富饒的武昌,讓劉備、諸葛亮愈發意識到稻麥輪耕的重要性。

經過三年的時間檢驗,在劉備稱王的這一年,除了革新稅法外,還將稻麥輪耕確定了南漢的國策,下詔讓各郡縣盡力推廣輪耕之法。但政策需要謹慎的推行,特別是涉及農業上。

劉備採納諸葛亮的建議,讓郡守、縣官盡力推行,但不涉及考核指標。讓郡縣官吏,將推行過程中的困難點,彙報到中央,再根據之前在武昌種植的經驗,制定細緻的政策,幫助稻麥輪耕之法的推廣。

像張翼這般,受上級指派,力求推廣稻麥輪耕的縣長,不在少數。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