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170章擇地舉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0章擇地舉賢 (1 / 2)

《漢紀·昭武紀》:“建安十年夏,霍峻破周瑜於笠澤,進圍吳縣十數日,權出降。吳會富庶豐樂,帝置酒食饗士卒,取吳城中金銀田宅以犒將士。帝領江左半數之地,霍峻、諸葛亮為左右,關羽、張飛、甘寧、趙雲為爪牙,徐庶、諸葛瑾、步騭為謀主……”

吳縣位於笠澤之濱,自春秋吳國起,築有城池,歷代以來多有修築,分內城外郭之屬。城池內外河網密佈,水陸交通十分方便。

霍峻率眾將校十餘人,從胥門入郭,行於坦途大道。他留帳下水師將士於夫椒水寨,以免入吳縣鄉野擾民。

蔣濟指著城門上的‘胥門’二字,笑道:“莫非此乃伍子胥之門?”

昔伍子胥被夫差賜死,留有遺言讓子嗣把他的雙眸掛在城門之上,要親眼看著吳國被越國滅亡,故而蔣濟以為胥門因伍子胥而得名。

魯肅抬頭望之,笑道:“此非伍子胥之門,而是蓋胥之門。蓋胥,舜王之臣,因功封於吳,有廟於笠澤,故而稱胥門。吳人常喚為姑胥門,吳語之中,姑為方言之音。”

周瑜兵敗,夫椒水寨已是歸降霍峻,魯肅亦在其中。霍峻知魯肅能力,以賓客禮遇,進而準備將魯肅舉薦給劉備。

“姑蘇!”

“姑胥!”

霍峻用官話念叨了幾句,笑道:“吳語軟儂與楚語雅言不同,甚有幾分韻味。明日之宴,諸子可聽吳語之樂,食笠澤之魚。”

“笠澤白魚味美肉鮮,寧記之久矣!”甘寧亦是享樂之人,笑道。

“且走!”

今日霍峻入城的目的甚是簡單,帶著眾人來吳縣參加二劉舉行的慶功宴。

今距離孫權歸降過了十幾日,在孫權出面投降下,程普、全柔、賀齊三將歸降,江左降兵被接管,吳郡諸縣又傳檄即降。

繼而,劉備又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取城中府庫賞賜將士,又分發酒食,安撫住了軍中將士。內外問題都解決了,江左又已平定,二劉決定犒勞封賞軍中將校,賜予金銀田宅。

在霍峻入城之時,劉備正與心腹幾人談論緊要之事。

“今克江左,我等暫居吳縣,但此非長久之計。丹陽郡治宛陵雖可兼治黟山諸縣,顧及江南之所。但卻難遮蔽吳會二郡,保護江左之地。”

劉備坐在榻上,說道:“諸位以為當選何地治之,既能兼顧丹陽,又可屏障吳會二郡?某諮詢仲邈,仲邈以為京口、秣陵二地可為左將軍治所。”

從豫章趕至吳縣的徐庶,說道:“庶順江而下,船過金陵時,見其臨江控山,恃要憑險,商旅通達,實乃興治之所。主公欲成霸業,可治金陵。”

頓了頓,徐庶低聲說道:“昔始皇巡至東南,聞金陵有天子之氣,怒而改其名,遂而稱秣陵。”

劉備目光閃爍幾下,沉默不語,僅是觀望屬下眾人動向。眾人皆是面露喜色,交頭接耳,談論秣陵。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秣陵也好,金陵也罷,皆不是主公可居之所。”

“嗯?”劉備將疑慮的目光投向諸葛亮。

諸葛亮輕搖羽扇,說道:“金陵,有天子氣之語,古來知者眾多。主公本被劉荊州忌之,今又移治金陵,練兵秣馬,若有心人進以讒言,恐會讓劉荊州難以心安。主公,以亮之見,不如居治京口。”

“京口者,控衛丹徒水道,上至江淮,下達吳會,水陸便捷。其城池堅固,依山而建,是為險要。”

“今曹操已平河北,主公若欲與之抗衡,需廣積糧秣,招兵練卒,修築城郭,借吳楚之力,阻敵於江北。故亮以為主公當治京口,顯恭順之心,示己為吳會屏障。”

點了點頭,劉備說道:“孔明所言不無道理,金陵雖好,卻非備之所能居。京口既可兼顧丹陽,又可屏障吳會二郡,當選此地為郡治。”

劉琰心念富貴,笑道:“主公,我軍將士多是北方之人,遠離鄉野,不似長公子帳下將校,不知可分京口屋舍及園地桑田與諸將,以安將士之心否?”

“呵呵!”

劉備看出了劉琰的意思,又見眾人皆有如此想法,笑道:“諸位隨備從北至南,又征戰江左數年,威碩不言此事,備亦有此念。”

話音初落,一直不發言的趙雲,忽然發言說道:“啟稟主公,昔前漢之時,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語,舍孝武皇帝封賞。今國賊非但匈奴,乃有曹操,未可求安也。需天下太平之時,方敢議各返桑梓,歸耕守宅。”

“今江左人民,初遭兵戈,流離失所,無心耕種,當讓其各歸田宅,令安居復業。戶籍已成,可從兵調,或出賦稅,如此可得丹陽百姓之歡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