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謀取烏程的計劃中,他即是內應。他兩年前效力孫權的幕府,為了一舉覆滅劉備大軍。陸議受周瑜之命,獻烏程而降,在夜襲之時,作為城中內應舉兵,呼應全琮。
卻不曾想趙雲坐鎮烏程,其彭澤之戰,已是讓眾人膽寒。為了成功,只得誆騙趙雲出城。卻不料他們言語上出了差錯,被趙雲所識破計策。
面對趙雲欲放潰兵入城,他著實慌了。潰兵入城,他作為內應,怕是瞞不住。陸議為求自保,當即反水,阻止了那些潰兵的入城。
事後得知周瑜夜襲之策不成,陸議基本能料到孫氏危在旦夕,因而也就順水推舟,假降成真降。併為自己在日後江東的地位,積極謀劃。
至於為誰做事,陸議也在觀望二劉,畢竟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眾人攀談閒聊間,也到了中軍大帳。
劉琦領頭出迎,見到霍峻頗是喜悅,挽臂笑談。霍峻一面與劉琦聊著,一面也在與劉備聊天,兼顧劉備的感受,免得他多思。
眾人入席分座,酒宴未啟。
劉備坐在榻上,心有餘悸,說道:“我軍直入笠澤,周瑜引而不發,以驕我軍之心,誘敵深入。尋得戰機,周瑜率眾浮江而來,夜襲我軍營寨,以金鼓惑敵,多次欲攻中軍大營,險被其得逞,皆幸孔明識破。”
“且周瑜為覆滅我軍,命人暗取烏程,又浮海攻錢塘。若非子龍穩重,仲業暢曉兵略,二城將失也。二城若失,大軍後路斷絕,恐將兵敗。今後大戰,當不可小覷周瑜。”
這場周瑜蓄謀已久的反攻計劃,當真嚇到劉備。左營受創,輜重盡付之一炬,將士死傷失蹤一千多人,近兩千人左右。若是讓周瑜攻入中軍,估計真就引發大軍的潰敗。加上烏城、錢塘的失守,即便霍峻水師入笠澤,大軍亦會受到重創,關羽南下軍隊,將會覆滅於會稽郡中。
劉備不止一次慶幸,他採納諸葛亮的建議,讓趙雲、文聘坐鎮烏程、錢塘二城。若換上他人,恐怕二城必然失守。
說著,劉備看向霍峻,提醒說道:“仲邈領兵至此,將與周瑜水戰,宜當小心。孫氏舉吳會之兵於笠澤,將卒善水戰,船大且多,當不可輕敵。”
諸葛亮輕搖羽扇,說道:“都督,周瑜大軍藏於笠澤輜重,難知動向。今欲戰之,當探查敵軍動向,不可大意入澤。”
“周瑜兵略僅此而已!”
霍峻跪坐於席,笑道:“阻敵於外,浮湖襲營,聲東擊西,斷絕後路,雖是正奇變幻,看似兵略過人,卻僅是拾前人之牙慧罷了。”
“昔吳越之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戰於笠澤。越忌吳之強兵,范蠡獻策,命水師浮於江心,發寡兵攻吳之左右二營,夫差調動中軍分於左右,范蠡則遣越君子軍六千猛擊中軍,中軍受襲,吳軍大敗。及三戰,皆不敵,夫差兵敗身死。”
霍峻手扶劍柄,神情自若說道:“周瑜化用范蠡之策,按兵不動,欲求一擊必中之法。今夜襲不成,周瑜已是無謀可用,當不足為懼。”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是霍峻從後世上所學到的兵家之學。
作為對手,實際上霍峻對周瑜不僅沒有貶低,而是打心眼裡欣賞他。在他眼中入二劉入江東最大的對手,不是孫權,而是周瑜這種具有出色才能的軍事將領。
但可惜周瑜上位太晚了,荊州軍大舉進攻豫章郡時,因徐琨攻夏口身死,孫權自領兵權。若非他據守彭澤城期間,斬殺黃蓋、宋謙、潘璋等江東軍將領,戰況陷入危機當中,否則孫權也不會把指揮權交給周瑜。
拿到指揮權的周瑜,雖沒攻下自己的堅守的彭澤城,卻也是帶領江東軍奔襲斬殺黃祖,一舉扭轉了戰場局勢。但可惜丹陽郡叛亂,兩名孫氏宗族的郡守身亡。不得已之下,江東只得回軍平叛。
戰火重燃,丹陽之戰,惜敗劉備之手;今反擊之戰,周瑜巧施兵謀,欲扭轉戰局,卻遇上諸葛亮。
聽著霍峻如此自信的話,劉備問道:“周瑜盤踞笠澤之內,兵力不少,手握大船。仲邈帳下七千士卒,大船不多,何以戰之?”
霍峻統領的水師,雖從孫瑜手上奪取數十艘大船,但與江東水師艦船相比,在大船數量上少於江東水師。因而兩軍匯合,僅代表有希望打敗江東水師。想要獲勝的話,可並不那麼簡單。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笠澤遼闊,洲嶼眾多,若峻所料不差,江東水師屯於夫椒山等湖泊港灣之內。山嶼佇立,笠澤水道複雜,今若欲戰,當仔細探查,記錄水道詳情。”
“至於舟船大小,二者皆有利弊。江水之中,大船兵多且堅,遠勝小船。但在湖泊水戰,小舟勝在機動靈敏,與大船比之,並非不能得勝,皆在水道利用之上。”
這一席話,讓眾人心中安定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