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下,秦鍵從後臺走出。
步伐沉穩,神態從容,面帶微笑。
對比上一次走上這個舞臺,如今的秦鍵再回到這裡,他已經足夠成熟。
成熟到他的眼神已經不會在臺燈下亂飄,這是一個演奏家的禮儀問題。
他現在是一個演奏家,在舞臺上,他必須讓自己看起來像那麼回事。
沒有試圖去尋找誰的身影,他目眺音樂廳最遠方的圍牆,深深鞠下一躬。
鞠躬,向觀眾致意,向家鄉致敬。
音樂還未響起,臺下像是已經被演奏者的舉止所感染。
觀眾們不懈餘力的在音樂會一開始就將最大的掌聲送給臺上的青年,南市的驕傲。
起身,秦鍵轉身坐到了鋼琴前。
南市站上半場音樂會開始。
琉璃翠色的瀰瀰之音從舞臺上升起,整個大廳一瞬被鋼琴抓到了屬於肖邦的世界裡。
能有哪一首作品更符合今晚的氣氛。
降b小調夜曲正用它合理的自由速度感性的呼吸著,歌唱著。
美輪美奐的音律在秦鍵的指下綻放出令人心碎的美感。
這不是秦鍵的功勞,是肖邦的偉大,但不可否認這是秦鍵的肖邦解讀。
我們甚至可以從全世界找出五十個演奏肖邦的權威,給他們每人貼上一個標籤。
這個並不具有學理性的遊戲做起來一定很有意思。
因為只有肖邦的鋼琴音樂可以提供如此多的解讀性。
明媚中帶著點點哀傷的夜曲落下,秦鍵收手。
現場靜。
秦鍵擦了擦手,開始演奏下一首作品。
音樂再次響起,接過夜曲的是b小調圓舞曲。
這是一種不太常見的曲目連線。
哥特人偶機械式的一頓一頓的搖曳在孤獨的舞池,大概這樣的解讀最符合現在的音樂畫面。
如耳邊撓癢的旋律與秦鍵流暢的肢體演放到一塊,讓人看起來覺得有趣。
這是聽現場的樂趣,不曾聆聽過一次現場的觀眾是無法從耳機裡感受到這樣的樂趣,即便再奢侈的耳機。
當第三首作品響起時,所謂專業人士們才覺得有點意思。
秦鍵演奏了大波蘭舞曲,這在他們看來是票價所值的一首作品。
縱觀秦鍵17場巡演,他只安排了8場大波蘭舞曲,這導致不少樂迷為了聽秦鍵的大波蘭舞曲不惜趕赴外地,。
氣勢磅礴的大波蘭舞曲一經奏響便一衝到底將現場的氣氛帶到了另一個高潮。
上半場最後一首作品,秦鍵演奏了一套瑪祖卡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