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小調奏鳴曲,是秦鍵有了紋身之後練的第一首古典作品,他已經記不清車爾尼的演奏在他的腦海裡已經迴圈反覆過多少遍。
但是細到樂譜上的一個短小的休止符,他都能體會到貝多芬筆下的那一點情緒。
激盪無比的肖邦在貝多芬響起的那一刻,他便已經進入了那種自然隨和的狀體。
這一刻。
他的眼前沒有奏鳴曲集,大腦思緒中也沒有專注引導的牽引痕跡。
只有他輕柔的十根手指在和琴鍵對話。
屬於秦鍵和琴鍵的對話。
第二樂章。
舒緩從容的旋律輕輕撫過大廳的每一處,像是春天的風吹過田野。
整個大廳在一片勃勃生機中甦醒。
無展開的奏鳴曲式,就在這一片小小的空間內,安靜祥和中撫慰著眾人的聽覺神經。
秦鍵是深情的,在小拇指溝過一個簡單的經過音,腦海中彷彿又像是和樂譜上的音符開始了冥冥的隔空對話。
同樣是維也納的盛夏,四歲的莫扎特已經開始在慈愛父親的陪同下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關於音樂的人生旅途。
而貝多芬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幸運的,他對音樂同樣也是執著的,喜愛的。
面對著嗜酒如命的父親,四歲的他總會做在鋼琴前哭泣。
不同於莫扎特充滿的無限的浪漫童真,貝多芬的作品總會讓人們在某一刻感受到音樂中深刻的生活縮影。
即便輕柔如午後暖歌的旋律,也帶著深深的內省。
秦鍵雙臂推動著飲音樂,不輕不重,卻總能把人帶到一種樸實的空間當中。
評委席上,十九雙眼睛靜默的看著鋼琴前的年輕人,他們姿態各異,充滿著各種表情。
唯有那一雙看不見的眼睛,默默的留下了淚水。
.......
秦鍵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
幻想著貝多芬與莫扎特在費加羅之家裡見面的場景,不知覺間音樂已經來到了第三樂章。
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
秦鍵微微夾起了雙臂,肩膀自然聳起,左手手腕壓下的同時,右手重心轉移到十指之上。
音樂再變。
正如對之前那一位曰本選手的不認同,在對小步舞曲常態的塑造上,秦鍵將音樂的形態,長度和效果都自然而然的擴充套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