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所有的思緒雜念都被摒棄時,才緩緩地提起手擺放到鍵盤上。
“滴噹——滴鐺鐺鐺鐺——”
隨著他的右手五指靈活的由上而下劃過,一列帶著絲絲哀愁的小調旋律緩緩流出。
秦鍵眼前過著腦海中的譜子,隨著指下的音樂微微的晃著頭,漸漸的,目光變的有些迷離。
整個二樓大廳,也變成了巴赫和莫扎特的隔空對話。
一時間,彼此交融著。
在基本解決了巴赫四部聯奏的問題後,從今天開始,秦鍵就可以安心的把練習重心放到莫扎特的協奏曲上了。
c小調第二十四鋼琴協奏曲k491,這是幾天下來秦鍵透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的曲目。
在對阿瑪多伊斯的遺願的前兩章的反覆閱讀中,秦鍵每一次都能得到一些不同的收穫。
感受著莫扎特的生平同時,秦鍵也不知不覺的從他的眾多作品中感受到了一些鮮活的東西。
對於音樂來說,這種鮮活的東西甚至比樂譜上的動機更能激發音樂的本色。
莫扎特的第二十四首鋼琴協奏曲,在他看來更像是一首具有“貝多芬性格”的作品。
旋律中激盪的悲情和激昂依然不失莫扎特一貫的高貴感。
秦鍵知道莫扎特音樂中的高貴感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悲情卻是現實生活造就的。
在這一點上,貝多芬和莫扎特的是有相同之處的。
“叮——鏘。”
鋼琴一聲短鳴結束,秦鍵停下了手,輕嘆一口。
“所以怎樣表現悲情中的不安呢?”
第一樂章中,分散的和絃,陰鬱的減七度跳躍音程明顯的替代了他以往的寫作習慣,音樂發展中不再充滿陽光燦爛的情調。
線裡行間的一組組音符無疑都充斥著焦慮。
‘未來的無法想象的黑暗’,秦鍵再度聯想到這行字。
“是維也納太大了嗎?”
.......
片刻。
秦鍵再次抬手。
想象著莫扎特不安的情緒,他落指觸鍵的過程斯湖不自覺的都變的謹小甚微。
還是開頭的一串半音階動機,這一次秦鍵用指肚按下每一個音,輕柔的動作軟化了每一個音。
耳邊的旋律彷彿給了秦鍵一種心理暗示,繼續下去。
調動著專注引導,他專注的看著自己跳動的手指,漸漸的,沒有樂隊伴奏的協奏曲旋律,像是一隻獨自徘徊在迷霧森林中的小鹿,對面著前方未知的一切,一步一步試探著。
不知不覺,音樂似乎慢慢地展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