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趙衰趁著酒興擊箸吟唱了一首詩,《黍苗》: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雲歸哉。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雲歸處。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徵師,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聽著詩唱,秦穆公知道了其想法,開口說道:“寡人知道你等想盡快返回晉國。即日就派軍隊護送你等回國。”
聞言,重耳離開了座位,再次對秦穆公拜謝說:“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穀盼望知時節的好雨。此生必不忘大王的恩惠與施德。”
終於於公元前636年,重耳等人在親兵三千人的護送下,回到闊別二十年的晉國,二月入國都即位,是為晉文公,此時重耳即位已年近六十一歲,當真是大器晚成,天降大任。
這晉文公即位後,精心勵志,任用隨自己苦難的一干重臣,修明政務,對百姓佈施恩惠。國力日漸昌盛。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和同盟諸侯包圍了宋國,宋國請求晉國援助。晉國在被廬閱兵,晉文公便設三軍、設六卿,原本打算讓趙衰任命,但趙衰推辭道,“臣下才智不足以當此重任,應選合適的人擔任,臣下推薦郤谷為統帥中軍,其愛好禮樂,熟讀詩書,知禮懂法仁義,當為一軍統帥,另可派郤溱輔佐他。上軍狐毛忠貞不二,計謀過人自可任職,狐偃協助他。欒枝可統帥下軍,臣下認為他忠貞謹慎,當可勝任,先軫軍事極佳可協助他。荀林父駕車,魏犨做護衛。”
這便是第一屆晉國三軍六卿的由來。後世人評論趙衰為人低調、不爭權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乃“冬日之陽”也。
那郤谷畢竟年事已高,在公元前632年去世,晉文公直接任命先軫為新的中軍將。此時新的三軍六卿便是,中軍將:先軫、中軍佐:郤溱、上軍將:狐毛、上軍佐:狐偃、下軍將:欒枝、下軍佐:胥臣。
在先軫的帶領下,晉國、楚國雙方於城濮大戰,楚國大敗。
此後六卿便延續下來,早期以先軫先氏家族為主,但先軫曾當著晉襄公的面“不顧而唾”,其深感自責,在同年抗擊翟人後,免冑殉翟,其以死明志,也以死向晉襄公道歉。其死後晉襄公又委任其子先且居為中軍將。
但在公元前618年,先氏家族發生鉅變,先軫之孫先克為族人先都所刺殺。當時執掌中軍將的乃是趙衰之子趙盾,趙盾與先氏交厚,故對先克的兒子先榖多加照度。後趙氏家臣臾駢猝死,趙盾將年紀輕輕的先榖拉入六卿,佐郤缺為上軍佐,有人帶道的先榖出道的地位非常高。在趙盾、郤缺等世交前輩的協助下,先氏發展很順利,卻也培養了毫無政治履歷的先榖一種剛愎自用的危險個性,先榖自己卻全然不知,最終釀成慘劇。
公元前601年,趙盾崩逝,郤缺執政,先榖將上軍。公元前597年,郤缺也死了,接替郤缺執政的是剛正卻又木訥的荀林父。按例先榖佐中軍,六卿當中僅居荀林父之下。這一年,晉楚爆發邲之戰,晉三軍六卿悉數出徵,與楚莊王會獵於河水。晉軍中諸卿建議撤退,不宜與楚軍爭鋒,先榖因平日就與荀林父政見不合,對於退兵他嗤之以鼻,並率領所部擅自渡河,荀林父聞訊後,心念先軫與趙衰當年之情,無奈率全軍跟進,晉軍被先榖毫無準備的拖入戰場。邲之戰中,晉軍兵敗如山倒,荀林父回國後,請求國君賜死,尚且為先榖遮禍,晉景公念其大才,且經歷過文、襄、靈、成、景五代國君,十足的五朝元老,忠心耿耿,況且也知道此次失敗非荀林父之責,便既往不咎,仍讓荀林父擔任中軍將。
躲過一劫的先榖沒有過多的反省,只是擔心將來國君會找他算賬,為防不測,竟於前596年率領鮮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襲晉國,後陰謀失敗,晉景公大怒,殺了先榖又想起年前之敗,兩項結合便連其族也一聲令下給滅了,至此顯赫一時的先氏凋零了。
再說韓氏,其本為晉國公族,出於晉國曲沃一宗。曲沃桓叔生公子萬,被封於韓原(今陝西省韓城市),立韓氏,故稱韓萬,是為韓武子。韓氏在晉武公、晉獻公、晉惠公三朝都很得勢,地位較高,且為曲沃政權的積極追隨者。
公元前前636年,晉文公即位,大力提拔國中各大族以鞏固自己的政權。此時韓氏家主韓簡已死,兒子韓輿又資歷不足,在晉文公集團眼中,韓氏又是擁護惠公政權的,自是存在隔閡。曾經輝煌的韓氏便在晉文公時代走向了低谷,更不幸的是韓輿早喪,兒子韓厥年幼,韓氏人丁單薄,家道中衰。趙衰仁義,將韓厥接到府下撫養,貴胄之後淪落成趙氏的家臣。這韓厥得遇貴人,那趙衰待其不薄,而後趙衰之子趙盾又提拔其為三軍司馬統管三軍的軍法秩序,地位僅次於六卿。這韓厥深受趙衰趙盾影響,剛正不阿。
某一日,趙盾的御戎駕駛著趙盾的戰車在軍陣中亂闖,嚴重擾亂了部隊的秩序。韓厥看見後,當即喝令,“來人!把駕車的給我砍了!”刀斧手立刻將肇事者逮捕,韓厥言出必行,真就把趙盾的親信給殺了。諸將看到此都在暗想,韓厥這小子多半完了,趙盾早上才提拔他,他晚上就背叛了趙盾,斬殺其親軍,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韓厥恐怕是難逃此劫了。
然而令眾人大跌眼鏡的是,得到訊息的趙盾趕來非但沒有去怪罪韓厥,反而對韓厥的執法公正大加讚賞:“剛才是我故意讓他擾亂軍隊秩序,看看你的反應。我是放心了。小夥子,好好幹吧,以後執政晉國的人,不是你還會是誰呢?”這之後在趙盾的薰陶之下,韓厥開始在晉國朝卿中展露手腳,在晉景公時期,其決定擴大軍隊編制,將原本三軍六卿改為六軍十二卿,這韓厥終於入六卿拜新中軍將,為新軍六卿之首。
那一年,年僅56歲的一代雄才趙盾去世,在其帶領下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但也因其權傾朝野,使趙氏一家獨大,但也因此為趙家滅門埋藏了隱患。其去世便將趙氏公族大夫之位讓給其弟趙括,趙括繼任趙氏宗主之位。但是趙括沒有德行,不足以帶領趙氏再續輝煌,於是全族的希望都放在趙盾之子趙朔身上,那趙朔很快便成為卿,官列下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