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戰國系年傳奇> 章二七:范蠡追憶之越女傳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章二七:范蠡追憶之越女傳藝 (2 / 2)

“向我進攻!”

護衛哪將阿青當做對手,一個個嘻嘻哈哈的隨隨便便舉起手中的竹劍攻向阿青,

可就在這時,護衛感覺眼前一花,那阿青已消失身影,同時每個人都感覺咽喉處一緊,不知被什麼點了一下。

身為當事人不曾有感覺,可旁觀者卻看得明白,那阿青就在身形一晃時,手中竹劍連點十下擊在護衛的咽喉處,留下雪白的麵粉痕跡。

那越王向前一探身,狠狠的用手揉了揉眼睛,那護衛咽喉處的麵粉是真的,當真是又是驚訝,又是生氣,抓起一個花盆朝那護衛們砸去:“你們都給我認真點,丟盡了越國的臉面!”

“啪”那花盆摔個粉碎,泥土散落一地,唬的護衛們心驚膽戰,也知道剛才輕敵了,遂趕緊拍打掉身上的麵粉,形成一個環形將阿青包圍起來,那領頭的向阿青一抱拳,“剛才我等輕敵,也蒙阿青姑娘手下留情,還望阿青姑娘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可以!”

待那護衛站好,叫了聲“開始”。就見一團綠影如旋風般掃過,每個護衛就覺得手腕一疼,手中竹劍噹啷一下掉落在地,緊接著又是咽喉一緊,再看那阿青,此刻已站在圈外。

這當真是驚瞎眾人眼球,第一次還可說是護衛們大意,可這第二次就不同了,那每個護衛都提高精神小心提防,可還是全部敗北,敗的如此之快。

那越王剛開始是驚呆住了,緊接著大叫一聲“好!”然後就鼓起掌來,其他大臣一見大王鼓掌叫好,也紛紛鼓掌。

待掌聲靜下來,越王走下臺階,來到阿青面前:“阿青姑娘果然異人也,不知你這劍術是如何練得?跟何人所學?”

“阿青並未向人學習,所練劍術,乃是阿青放羊時,有一白猿傷害羊兒,為了保護羊兒,阿青便與白猿打架,打架多了自然就會了。”

眾人面面相覷,還有這事?

“哦?那你能說一說你這劍法的特點麼?”

“那白猿公公速度很快,我起初跟不上他,但後來我就想出了內動外靜,後發先至,以靜制動,靜如磐石,動如疾矢。”

“原來如此,那你能將你的劍法傳給孤王計程車兵麼?”

阿青不好意思的扭捏道:“回大王,阿青只會用,如何教卻是不會。”看了眼計然,又說道,“不過辛大夫知識淵博,他或許可以將我展示的劍法講給將士們聽。”

那越王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只要能將孤王計程車兵訓練好怎麼著都可以,辛大夫,既然阿青姑娘點你的將,那你就好生輔助阿青姑娘,給孤王將士兵訓練好。”

計然羞了個老臉通紅,上前領命。

“只是要訓練多少士兵合適?眾位大臣說說看。”

聽到大王相問,下面的臣子紛紛討論,有說一萬,有說兩萬,各有各的依據。看到這些人憑空亂想,不著邊際,計然上前一步,向越王建議道:“大王,計然以為三千足矣。”見越王投來疑問的眼光,又解釋道,“首先,我們訓練士兵不能大張旗鼓,需小心謹慎,不能讓吳國探知,因此人數易少;其次,要從士兵中選拔資質上層計程車兵訓練,如此才可事半功倍,這樣一旦精選,人數也就下來了;而且,阿青訓練計程車兵必將是以一敵十的精兵,訓練三千實則相當於三萬;另外,阿青訓練時,每次人數不可過多,這種教練劍法人數過多則照顧不到每個人,那效果就會降低,計然以為每隊五十人,一天兩隊,連續訓練一個月,如此正好三年時間,正與實施美人計同步。以上是計然愚見,請大王定奪。”

那越王仔細傾聽,反覆琢磨,一抬頭,臉上露出堅定神色:“好!就按辛大夫所說辦!望我們君臣上下同心,共赴大業!”

就這樣,計然與阿青每日間負責訓練挑選計程車兵劍法,范蠡陪伴西施遊山玩水調養身心。越王與一眾大臣繼續與民同甘共苦。

如此三年一晃過去了,其他各方都很順利,士兵練劍練得很到位,技擊手法明顯提高很多,雖不似阿青那般厲害,但也幾乎都可以達到以一敵十。國力方面,越王與眾大臣繼續採用七策方法,很快積累了大量財富,糧倉的糧食也富足起來。

而安排范蠡陪伴西施遊蕩山水這項決策卻是越王的一個失策,其本心是好的,讓這對情侶多相處一段時間,畢竟三年後就要拆分他們,可是卻忘了愛情會讓人衝昏頭腦,三年朝夕相處,誰能保證不越禁區。一年後,那西施為范蠡誕下一子,此時二人正躲在一個叫語兒鄉的地方,一個無人認識二人的地方,生下孩兒後,就地取名叫語兒。二人每日陪伴語兒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時光。三年期限即將臨近,西施的臉上愁容越來越多,范蠡也經常躲到無人處暗自落淚。一日,范蠡流著淚對西施說道:“夷光,夫君無用,終不能保你與夫君共度一生,我明日起將在此地修建一座高亭,若你想念語兒和我,就朝這個方向看看。”話一出頓令人潸然淚下,西施一把抱住范蠡痛哭起來。第二天,那范蠡果然開始請人建亭,那亭只有一個要求,要高,范蠡給出的高度是高達十米。經過工匠們的努力,三個月後,這亭子終建好,一塊大的亭匾掛在亭簷下,三個鎏金大字“語兒亭”,方向朝向西北。眾人都是不解,為何要建如此高的一座亭子,范蠡也不做解釋。那西施見那亭子建好,來此相看,手撫那亭柱強忍心中悲痛。待到三年時間一過,夫婦二人將語兒寄託在一農戶家,返回了會稽山。

越王一見范蠡和西施按時返回,也未有異樣,心中很是高興,誇讚了范蠡一番,遂安排人送西施入吳,范蠡為代表。不知情者以為是好事,知情者莫不為二人心傷。

一夥隊伍浩浩蕩蕩出發,途徑語兒鄉,西施不敢駐足停留,只是望向那語兒亭,心中暗自流淚。范蠡一見上前輕聲安慰,務必要堅強活下去,待越王復仇後,再與語兒相見。西施掩面點頭。這一幕,卻不知如何流傳於外,後世有人以竹簡記載“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每每讀到此當真是淚如雨下,為其悽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