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紛爭千日載,民間無非三春秋。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國滅來一國雄。
妙隱徽山島無爭,育子相教辨馬騾。一方聖人駕鶴去,一方聖人入人間。
時光很快,子簡在那徽山島上陪伴嬌妻,教導愛子,如此三年,倒也過得逍遙自在,但那外面,卻戰火紛飛,發生了諸多大事。
公元前479年,發生了兩件大事。
這其一,陳國亡國,化為楚國一方疆域。
這其二,一代儒學大師孔子歸天,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今日孔林所在地),還有一說法,孔子駕鶴西去,不知所終,留下衣塚。
子簡初聞此訊息,抱著子墨,牽手孔希人,擺上香案,靜立銀杏樹下,面東而立,然後恭敬跪下,一家三人一起向東磕了三個頭。復又站起身,轉身向西,行了三禮。
公元前478年。
三月,吳越爭霸,越軍在笠澤(今吳江淞江入太湖一帶)擊敗吳軍,史稱笠澤之戰,這場戰役乃是著名的江河進攻作戰。涉戰人物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也就是那臥薪嚐膽故事的主人公。
六月,晉國召衛國衛莊公,衛莊公以國內未定推辭,晉國遂派趙鞅伐衛,幸得齊國相救。
十一月,衛莊公外出返回衛國,般師出奔。此前,衛莊公曾派人搗毀衛都附近的戎州,虐待工匠,還欲驅逐大夫石圃。待莊公返衛,石圃率戎州工匠暴動,將衛莊公圍困於宮內。衛莊公逾牆出逃,摔斷腿骨,被工匠殺死。衛莊公死後,衛人復立般師。十二月,齊軍攻衛,立公子起為君,俘走般師。
公元前477年,倒算安靜,未有大事發生。
這子簡不斷收集天下大事,像講故事一般,講給那子墨聽,也不管他聽得懂還是聽不懂,每每子墨聽的興奮咿咿呀呀的叫時,子簡心中升起一陣滿足感,向妻子希人顯擺:“看,我們的子墨多麼聰明,這麼小就能聽懂這些國之大事。”常常惹得希人一陣白眼回覆。
待子墨能夠自行抓取,自己爬動之時,子簡又為其做了好多木製玩具,有那木人,木馬,小車,還有一些叮叮噹噹的木鈴鐺,即便子墨隨意一摔,將那玩具摔的四分五裂,可那子簡又花費一番功夫或是重組或是重做,做的不亦樂乎,似乎他才是那玩具的玩家。
再待子墨能自己獨立行走之時,子簡又開始教其拳腳,鍛體築基。每天爺倆早上起來來到院中高大的銀杏樹下,嘿嘿哈哈的練拳,練得一身汗水,汗水浸溼的衣服脫掉扔給希人。
再那子墨能較清楚的說話時,子簡搬出祖傳的典籍,像那目夷編寫的《子魚法理》,《六藝》,以及《太公兵法》等等,由啟蒙逐步開講。那子墨卻是天資聰慧,一經入門,幾乎是只聽一遍即可記住,且聞言知其意,令子簡心中暗奇。
這一日,秋風吹過,天氣漸寒,銀杏葉變秋葉,風一吹,滿地金黃,甚是美麗,子簡正和希人坐在銀杏樹下,一起欣賞這美麗的秋景。小子墨也搬著一個自己的小板凳坐在父母前面,看著好看一點的銀杏葉,就撿起來放到小板凳上,不一會兒,板凳上就放滿了。噔噔噔,小子墨跑回屋,將那木人、木馬一個個搬了出來,又自己去翻了母親的針線盒,尋來一些線團,這子墨,將那一片片銀杏葉,用線捆紮在木人身上,雖然葉子由於沒有固定好會掉下來,可是子墨還是很認真的做著,一雙小手又要放置樹葉,又要捆線,如何忙的過來,一下葉子掉了,一下線又鬆了,兩隻小手忙的不亦樂乎,可卻還是未能弄好。子墨拄著小手盯著木人,撅著小嘴,思考著什麼,突然,他站起身來噔噔噔跑向一邊的一顆松樹下面,仔細尋找,卻找到了一塊樹上流淌的松油尋來一根小木棍,攪了一塊松油,再又跑回來,用那松油將葉子粘住,這下不用擔心葉子掉下來了,而且還省了用線固定,不一會兒,一個金甲武士出現。這下尋到好玩的,頓時玩的不亦樂乎,那松油的難聞氣味也未能阻擋。此時的子墨方才四歲,他怎麼知道松油可粘住樹葉呢?子簡和希人默默的看著他。
看看時間,又到了學習功課的時候,子簡叫住子墨,讓其坐好,搬出竹簡:“墨兒,今天給你講你最喜歡聽得歷史兵法故事,《六韜》中‘文韜’第一篇‘文師’。首先,這《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共六十篇,精彩的地方是它有很多關於戰略和戰術的描述,你可要好好聽啊。”
聽到父親將給自己講解兵法故事,子墨立馬端坐好,點了點頭“嗯。”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子簡現將整片讀了一遍,正準備講解,這時,那穩婆的丈夫祥哥推門走了進來:“呦,子簡,在給子墨講學呢?”
“哎,祥哥來了,快請坐。”子簡站起來熱情的招呼,希人也叫了聲“祥哥,你先坐,我給你倒碗熱水。”
“伯伯好。”子墨奶聲奶氣的叫道。
祥哥摸了摸子墨的頭:“子墨真乖,你好好學,伯伯坐在邊上也聽聽,好不好?”
“好。”
“子簡,你繼續講,我就是沒事過來串串門,閒溜達。”
“那行,祥哥,你先坐著,我講完了,咱們再嘮。”子簡客氣了一下,繼續開講,“這篇講的意思是,我朝文王有一天準備去打獵,太史占卜說:‘您這次到渭河北岸打獵,將會得到巨大的收穫,所獲不是龍,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候之才,他是上天賜給您的老師,輔佐您事業…’”
“父親,那文王要得到公候是太公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