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
恍惚間,已過十年。
那時陳氏一家經常來這條街。
因為,一品廚在這裡。
人們給了一品廚太多的讚譽,外國富商慕名而來。
很多商業談判和合作,建立在一道菜餚上。
還有很多大佬經營中遇到問題,來餐廳蹲點,因為這裡能碰倒更厲害的大佬,幫他們解決問題。
一品廚的名聲也水漲船高。
別說臨海,周圍三省諸市中,也找不到能和它相提並論的。
爺爺為了一品廚的名聲,也卻是下了苦功夫。
陳涵清楚的地記得,自己半夜醒來時,聽到我外面有動靜,爬起來一看,廚房裡的燈還亮著。
爺爺又在忙活。
他嘗試著不同香料的搭配,用量,各種烹飪方法。並且將這些詳細的記錄下來。
陳氏菜譜就是他一輩子鑽研的心血。
一品廚的名氣,都是他一點點打下來的,這些努力,不負廚王之名。
直到那一天。
父母出去旅行,過了歸期,仍未回來。
陳銘松用各種手段也沒找到父親,整個人看起來衰老了很多。
這個訊息,對爺孫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他關閉一品廚,無心營業。
這個時候,朱家跳了出來。
朱陳兩家原本是世交,陳涵當時年幼,也以為陳家是來幫忙的。
他們帶來父親遭遇綁架索要錢財的訊息,要爺爺交出一大筆錢。陳銘松被陳家先後坑乾淨錢,又坑走了一品廚。
事後想想。
其實朱家的騙術並不怎麼高明,而且漏洞也不少。
即便綁架勒索,為什麼不找陳家,而是去找朱家,沒有道理啊。
當時陳銘松的心已經亂了,再加上他對陳家的信任,才會走到這一步。
哪怕明知被騙,就算有一絲絲希望,他也願意去嘗試。
最終,苦心經營的餐廳被奪走,還被坑騙去大量錢財。
朱家現在的繁榮,是建立在陳家的痛苦之上。
可是,他們奪走一品廚之後才發現,作出來菜餚的味道根本不對。
沒有爺爺在後廚把關,那些廚師作出的菜根本掌握不了精髓,甚至有的不倫不類。
那時,朱家和陳家已經撕破面皮。
朱家變本加厲,想盡辦法要拿到陳家的菜譜。
而後,陳涵才跟隨爺爺背井離鄉。
一走便是十年。
陳涵凝視著車窗外,喃喃的說:“爺爺,我過來了。”
深仇大恨,豈能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