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鄭國公府來的是鄭國公,寧國公主府也是寧國公主親自過來了,薛指揮家是薛同知(薛熙冉),曹國公家裡是他們家的大管家。”黃福說道。
“李增枝竟然只派了管家過來。真是李景隆不在京裡,對女孩兒就不重視了。”允熥嘀咕道。
他心中默默的將李增枝的可用等級調低了一級。對外八路的親戚不重視也就罷了,李增枝平日裡和李景隆的關係也不錯,竟然對自己的親侄女都只派一個管家過來接,怎麼也得將自己的兒子派過來接才像樣。對這樣連十分親近、關係也不錯的親人都不重視的人允熥可不敢重用。
……
……
“阿切!”李增枝忽然打了一個噴嚏。
“老爺這是怎麼了?”他的妻子郝氏問道。
“不知道,或許是著涼了吧。”李增枝說了一句,又吩咐道:“待會兒仙惠回來了,你去門口接她一下。”
“怎麼,老爺要出門?”郝氏問道。
“嗯,和陸賢他們幾個約好了,中午我就不回來了,不必做我的飯了。”李增枝說道。
“老爺,這不太好吧,大老爺現在也不在京裡,仙惠又是今日回來,老爺還是在家裡和她說句話再出去。”郝氏說道。
“等我晚上回來了再和仙惠說話。”李增枝說道。
郝氏不敢再說,低頭吃飯。
……
……
允熥吃過了飯,對王喜吩咐道:“巳時初讓允熞和朕的十二叔入宮,朕有事和他們說。”
“還有那些奏摺,你待四輔官將奏摺票擬完畢後,整理一下,依照朕平日裡的做法分成幾類,下午朕去批答這些奏摺。”
“還有那些朕讓你為今年的聚會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麼?”
“陛下,那些東西都準備的差不多了,人也都吩咐妥當了,保證不會出什麼岔子。現在就怕那些人到時候看著在下面坐著的諸位王爺,心裡緊張。”王喜說道。
“這也沒有辦法,這麼幾天讓他們看到一堆王爺心裡不緊張也不可能。只能讓他們多排練幾遍,即使到時候緊張,也能因為已經排練了無數遍下意識做出正確的動作來。”
“你和熙瑤手下負責此事的待書多商量,爭取做到最好。不過你也別有壓力,今年是頭一次,有些疏漏也正常。”允熥說道。
“是,陛下。”王喜答應,隨後去找侍衛傳旨。
允熥自己則向著坤寧宮的小書房走去。
此時文垣正在小書房內讀書,聽到門口傳來響動,放下書站起來向門口看去,就見到父親和三弟走了進來。
“見過父親。”文垣彎腰行禮道。他又對文圻說道:“三弟好。”文圻也還禮。
“看什麼書呢?”允熥坐到文垣的座位上,問道。同時他的眼睛已經看到了書的封面:《百家姓》。
“怎麼忽然讀起《百家姓》來了?”允熥又問道。
“父親,欒先生說外面的小孩子啟蒙都讀《百家姓》,所以兒子也就將《百家姓》翻出來看一看。”文垣說道。
“我不是說過了,百家姓並沒有什麼意義,學起來除了多認識幾個字以外也沒什麼其它用處,不必學它的麼?怎麼還看?是欒偉上課的時候教了《百家姓》?”允熥說道。
“這,父親,欒先生並沒有教《百家姓》,只是上課時提了一句,是兒子自己翻出來要看一看。”文垣有些驚慌,但仍說道。
“以後不必讀《百家姓》了,就算是直接讀史書都比讀《百家姓》有用。你現在年紀還小,讀史書恐怕讀不明白,先將《千字文》讀熟背下來,之後讓欒偉從四書五經中挑出幾篇淺顯易懂的文章看,再過一兩年開始讀史書。”
“可不管讀什麼,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聖人當初寫下文字,後人即使是那些學問非常高的人,也未必能明白聖人的原意,所以你一定要會自己思考,自己體會聖人的原意是什麼。”允熥說道。
文垣懵懂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