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他們父子就在這裡考察,連續考察了幾天以後嚴廷敬對嚴修說道:“父親,扶桑能向大明出口的東西我沒見到,可大明能向扶桑出口的東西我又發現了一樣。”
“什麼?”嚴修問。
“糧食。扶桑的土地太貧瘠了,畝產遠低於大明;又到處都是山,適合種地的地方很少,要不是他們四面靠海,百姓大量吃魚蝦,早就有人被餓死了。”
“所以這裡糧食的價格非常貴,粗糧的價格和國內的大米一樣,大米更是天價,並且還未必能買到。幸虧咱們家之前從國內出發時帶的糧食多了點兒現在還沒有吃完,要不然只能吃糙米了。”嚴廷敬說道。
他從小沒吃過粗糧,因為年紀小,即使是前一陣子家裡最窮的時候也就是吃小米喝稀粥,從來沒吃過粗糧;到了扶桑掙了不少錢他更加不願意吃粗糧了。但現實卻是他們有錢也未必能買到足夠吃的大米。
嚴修之前幾天還沒注意這件事,現在聽了嚴廷敬的話一回想,確實是很少見到普通扶桑百姓吃大米,都是吃粗糧就著烤魚,若是再有一點鹽就是難得的美味了。
“運大米來扶桑販賣?就是再貴的大米裝滿一船運到橫濱賺的錢也不多吧,若是都能平安到達還好,若是不能平安到達半路上讓海盜給劫走幾艘船,就得不償失了。要是想掙錢,還得船足夠多,讓海盜不敢打主意才行。”嚴修說道。
“對了,爹,從國內出發前聽說有人在寧波府向番商訂糧食,要他們運到上滬市舶司去,也不知真假。這南洋的大米難道比江浙還便宜?”嚴廷敬忽然說道。
“別關心南洋的大米是不是比江浙還便宜了,等回去了再關心不遲。現在先去橫濱總兵府附近,看看有沒有大米賣。咱們剩下的大米只夠兩天吃得了,就是像漁民一樣多吃魚蝦,也最多堅持五天。必須得買些大米。”嚴修說道。他自己倒是能接受吃粗糧,但兒子得吃大米。
聽了父親的話,嚴廷敬也不琢磨南洋和江浙大米誰更便宜的問題了,跟上父親的腳步前往橫濱總兵府附近。
……
……
“哈哈,發財了,發財了。”蕭卓看著面前的大米笑道。
剛剛趕到的李泰元則激動地問道:“這些大米多少錢!”
“每石一百文,每石一百文。”蕭卓笑道。
“一百文。”李泰元感覺自己要幸福的暈過去了。現在是大明曆七月份,江浙地區的早稻已經收割,糧食正是一年當中最便宜的時候,但在市場上購買一石大米也要一百六七十文,即使是大糧商從農民手裡收糧食,價格也絕對在一百文一石以上。他們李家也有幾百畝地種糧食,從農民手裡的收購價格從來不低於一百一十文。
並且那還需要從村裡運到倉庫裡面,花費人力;這直接從他們的船上卸下來,稱好放進自家的船裡就可以輕鬆運回去了,節省的不是一點半點。
“泰元,我可提醒你,他們這次可是一口氣運了一萬多石的大米過來了,咱們要全吃下?”蕭卓提醒道。
“一萬多石大米,不過是一千多貫錢,有什麼吃不下的?”李泰元反問道。
“錢是足夠,但地方呢?上滬肯定沒有足夠的糧倉,你們家現在有足夠的糧倉放這些糧食麼?反正我們家的糧倉現在都是滿的。”蕭卓繼續問道。
“這,估計是沒有。”李泰元家平時又不做糧食生意,糧倉不多,現在又是剛剛收穫估計家裡的糧倉都裝滿了。
“你說怎麼辦?”李泰元反問蕭卓。
“這還不好辦?找王仁德,他不是上滬當地人?找他聯絡松江府的糧商,咱們以一百文的價格從這裡買下,轉手以一百二十文賣給當地的糧商,原地不動就發了財,多好。”蕭卓說道。
“我們家得留下一千多石,用作桑田的賦稅。一千多石我們家的糧倉還放得下。”李泰元說道。
“我們家也得留下幾百石用來交稅。”蕭卓也說道。
“那我馬上去城裡找王仁德,蕭大哥,你先在這裡看著點兒。”李泰元馬上說道。
“慢!”蕭卓喊道。
“怎麼了蕭大哥?”李泰元奇怪地問道。
“李泰元,這件事情最大的問題,你還沒有意識到麼?”蕭卓對他說道。
============================
感謝書友這尼瑪竟然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