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完了官員調換之事,允熥又想起了去年就想辦但是一直拖到現在沒有做的事情,正好瑣裡和西洋瑣裡派人來朝貢,還可以讓他們當嚮導。
允熥吩咐王喜道:“有個廣西人,名叫張碳,是舉賢令後蒼梧縣舉薦的人才,去年應該已經入京了,現在你去把他叫來面見朕。”
王喜馬上就懵了。‘張碳,這是何許人也?我怎麼沒聽說過?’王喜疑惑。
但是既然陛下已經吩咐下來了,也不能不找。
王喜走到乾清門門外找到侍衛統領李波等人,問道:“你們可知這張碳是什麼人?”
“張碳?”李波等人也是一臉的疑惑。等王喜說了是去年舉賢令舉薦出來的人以後對他說道:“王公公,是不是派人去吏部問一問?既然是舉賢令舉薦上來的人才,吏部應該有記錄。”
王喜馬上差遣常瑞江等人去吏部詢問。吏部確實是有他入京的記錄,當時也給他安置了公租房,常瑞江等人又馬不停蹄趕往公租房。可是到了那裡卻發現張碳不在,常瑞江等人一邊派人回去告訴王喜,一邊焦急的等待,終於到了天黑等到了張碳回來。
常瑞江等人也不知允熥是不是晚上還會接見他,又不敢自己下決定,帶著張碳來到了乾清門,求守門的宦官請王喜過來。
過了一會兒王喜走過來,對著明顯有些興奮還有些畏懼的張碳說道:“陛下現在正在接見別人,我可不敢通傳,你在這裡等會兒吧。”
……
……
此時的乾清宮內,允熥確實在接見其他人,這兩個其他人就是曹徹、昀英夫妻。
允熥過年之前曾經說過過年之後要交給曹徹一個重任,今晚叫他們夫妻過來就是要將這個重任交給他們了。
允熥與他們寒暄一陣,拿出一幅東南沿海的地圖,指著那個在鍢建外海的島嶼說道:“你們知道這個島嶼吧?”
曹徹看了看,笑道:“臣知道這個島嶼。當年臣還在講武堂讀書的時候曾經在外番課上聽過,那時陛下還親自管著講武堂呢,。”他不動聲色的與允熥拉了關係。
“這個島嶼名為小琉球,島上都是一些未開化的土人。島嶼面積倒是不小,比瓊州要大得多。……”曹徹一口氣說了許多。
允熥笑道:“看來你當年外番課認真聽過,沒有都睡過去。”
“不錯,這個地方現在只有一些土人,南端有極少數的漢人,都當年宋元戰亂時侯逃過去之人的後代。”
“雖然此地荒涼,但是距離大明太近又是無主之土,朕打算將此地納入大明治下。”
昀英笑道:“三哥,是又要加封一個叔叔或者兄弟,然後讓外子為左相?”她說出了和當初徐景昌類似的話。
“不,”允熥說道:“朕打算採用一種新的方法。”
“朕決定將這個島嶼改名為臺灣,為鍢建省的一部分,不過設立臺灣鎮,設立臺灣總兵,加將軍銜,主管當地的軍政大權。”
如果說這些還在曹徹的想象範圍之內,下一句話就讓他們大吃一驚:“朕決定由你曹徹擔任臺灣總兵,並且仿效駐守雲南的沐家。”
仿效沐家?昀英和曹徹互相看了看,意味著將由他們曹家世代鎮守臺灣?
世代鎮守臺灣,由於現在臺灣完全未開化,一開始未必是什麼好事情,甚至要兩三代人的努力才能讓臺灣有些地方顯得富饒一些。才能開始享受。
可是到了那個時候,那時的陛下會不會又反悔撤銷了他們的世代鎮守?
不過轉念又一想,就臺灣這點兒小地方,還能有多富饒?況且他們又只是世代鎮守,不是藩國;況且世代鎮守的時間長了,對於這種番民較多的地方國家為了穩定也不會撤銷,雲南的沐家不就是這樣?
所以曹徹說道:“陛下既然已經下了旨意,臣豈敢不從?”
允熥早就料到他會答應。曹家兩脈,曹行是長子,將來繼承侯爵之位;他曹徹只是次子,雖然尚了公主又得到了大哥轉讓的天成伯爵位,可是這個爵位不可世襲,就算尚了公主將來也不過是世襲一個指揮使。所以想要前程必須自己拼搏。
而鎮守臺灣比起去邊關打仗可好多了,或許功勳來的不快,可是勝在穩定,對於既想拼搏但是吃苦耐勞精神有所退化的勳貴家族非繼承人子嗣來說非常適合。
既然他已經答應,允熥也不廢話,直接說道:“朕給你一個衛的人馬,從福鍵調一個衛過去。至於百姓,朕可以許你從鍢建招募百姓過去開荒,不過需要提前經過朕的許可。”
“衛所的糧餉由鍢建都司負責,朕再讓工部負責在島嶼南端選址築城,築造臺灣鎮城,大概按照北方的邊關城池來造。至於其他的,就由你們自己慢慢教化番民了。”
現在臺灣並不重要,允熥也不怎麼重視,只是覺得就這麼大的一個島嶼放在大明附近不管,早晚淪為海盜的聚集地,不如早早的派人鎮守。
之後允熥又與他們說了一些事情,一起用了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