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說道:“誰知道呢?連傳咱們來的小公公都不知道,只說是上頭大人物的命令。”
先頭說話的人叫做楊和,說道:“大人物,莫非是典薄?甚或是監丞?奉御不能算作大人物吧?”
劉雙還要在說話,這時外邊有人進來說道:“都出來了,要見你們的大人物來了。”
十幾名工匠魚貫而出。劉雙雖然已經五十歲了,但是眼力還好,一眼看出有一人似乎穿著皇家的常服,頓時大驚:‘是皇家的人要見我們!’
等走的進了,大多數人都看清了有一人的服飾,不知是福是禍,頓時害怕起來。
這時一名小宦官說道:“燕王嫡次子高陽郡王在此,還不拜見!”
工匠們,和幾名宦官馬上跪下說道:“草民見過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允熥等他們都行禮完了,讓御馬監的白喜光說道:“起來吧。”
隨後允熥帶著他們走進屋子。允熥當頭坐下,其餘的人侍立一旁。
允熥問道:“你們這些人中,誰的手藝最好?”
眾工匠互相看了看,白喜光指著一名四十上下的人說道:“這人手藝最好,不管是修馬車,還是打製輪子,打製架子,都是一把好手。”
允熥看著這人,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他的一雙手上厚厚的老繭。整體觀察,倒不是太黑,但是面板仍然很粗糙,面相什麼的允熥看不出來,但是明顯感覺他在害怕。
允熥說道:“你的手藝最好?你叫做什麼名字?”
這人馬上跪地說道:“不敢當白太監的稱讚,小人的手藝比小人強的不少。”
白喜光說道:“問你叫什麼,說這些幹什麼!”
此人的聲音顫抖起來:“小人名叫馬車。”
允熥笑道:“你叫做馬車?好名字。”隨便誇了一句說道:“你起來說話。”但是這人仍然跪地不起。
白喜光說道:“叫你起來就起來!”這下子這人才起來。
允熥溫言問了他幾個問題,馬車都一一作答,並且逐漸稍微放鬆點兒了。
然後允熥問道:“你覺得,如果在道路上修上軌道,讓馬車在軌道上跑,一匹馬一車拉的東西,能不能多一些?”
是的,允熥要‘發明’的就是有軌馬車。允熥在穿過來之前聽說過有軌馬車這種東西,還專門在網上搜過資料,但是網上的資料真假難辨,還有說戰國時期秦國就用過的,也不知真假。
允熥當年穿過來以後隨手記了下來,然後因為事情太多給忘了,最近重新翻閱自己寫下的資料才發現。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找來這些工匠。
馬車思考了一下說道:“讓馬車在軌道上跑?什麼軌道?”
允熥說道:“就是那種兩條始終保持中間的距離一樣,並且和馬車兩邊的輪子的距離一樣,然後讓馬車的車輪在上邊跑。”說著,允熥還拿出紙筆,在紙上畫了出來。
馬車看了半天,說道:“殿下的想法不錯!一定比在地上跑拉的東西要多,但是到底多多少不好說。並且這個‘軌道’用什麼做?”
允熥說道:“用鐵皮包木,怎麼樣?”
馬車說道:“不好說,木頭容易變形狀,總有馬車在上邊壓怕是很難總保持形狀,估計總得換木頭。就是包著鐵皮也不好說。”
允熥對於他這個態度很欣賞。不知道會怎樣就是說不知道,這才是幹事情的態度。上來胡吹一通的人基本上都是幹不好事情的。
所以允熥說道:“這樣,孤下令建立一個專門的研究有軌馬車的工匠小組,由你當頭,需要多少人、多少錢和白喜光說,先在皇城內修一小段軌道,用鐵皮包木試試,看看能比一般在路上跑的馬車強多少,軌道又能使用多長時間。過兩個月孤再來看。”
馬車雖然不知道‘小組’是個什麼意思,但是大概聽出來是讓他負責這件事情,於是馬上說道:“不可不可!殿下,草民只能當個工匠,當不了頭頭的,不如讓為公公來當。”
允熥說道:“孤說了就是你了,不許推辭!讓位宦官來當頭,不是犯了外行領導內行的錯誤了嗎?孤是絕不會這樣辦的。”
馬車推辭不過,只能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