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失敗,那就是魂飛魄散。
但白子柔顯然不是渡劫失敗那麼簡單。
她境界還在,只是修為沒了,人也好好的。
渡天劫時,定是有其他事情發生。
如畫裡走出的仙子,微微抬起螓首,略略思索,隨後微微歪頭,看著依山盡問道:
“我們雖是師徒,但也是雙修道侶,道侶之間,不該故意隱瞞,彼此之間更該坦誠,是不是?”
“這是自然的。”
依山盡神情嚴肅,才剛剛說完,就聽白子柔說道:
“那你說那西遊記後面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假的?”
依山盡一愣,苦笑了一下:
“後面故事確實是有,不過原作者,確實是吳承恩,這點倒不是假的。”
“你說的吳承恩,現在人在何方?”
“不在人世了。”
各種意義上,都確實不在人世了,依山盡略略遲疑,問道:
“不過師父也不像是喜歡看話本故事的人啊。”
依山儘可沒有覺得,自己隨便抄一本名著,就能讓這個時代的人各種震驚,驚為天人。
一本經典,需要沉澱,作者自己的沉澱,還有時間的沉澱。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是在它們當時那個年代出名,而是在往後每個年代,都能經得起考驗。
方才成就名著之名。
若不是對文學極愛極有研究的人,聽到西遊記,便也就是聽了。
白子柔顯然不是這一類人。
果然就見到白子柔略微沉吟,方才說道:
“故事確實有趣,但我更看重的,乃是你故事裡,所說的道。”
依山盡雖然知道《西遊記》說的是佛與道的故事,其中甚至有佛和道的修行之法。
但那也是地球人解說出來的,地球有仙道嗎?
就聽白子柔又說道:
“尋常修士,往往苦苦閉關參悟,山中不知歲月,往往數十年便在枯坐中度過。你故事裡卻說‘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幹’我覺得,這確實比自己枯坐悟道,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