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從一開始,美國就很剋制,紅警兵團也就是隨時而為。
並不是說紅警兵團真的會和美國一樣損失不起,事實是完全相反,如果蔡睿宸願意的話,他現在完全可以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捨棄整個太空之中的利益,因為戰後蔡睿宸就能夠快速的恢復起來。
但是美國沒有辦法,一旦戰場蔓延到太空戰場,美國在所有的軍事衛星,將遭到紅警兵團中距攔截導彈的毀滅性打擊。
只要美國的衛星敢從中東或者是印度洋上方過頂,實則難逃陸基和海基反衛星導彈的打擊。
要知道,打擊衛星的難度,可比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要來得容易多了,畢竟衛星軌道都是相對固定,且早就記錄在案,各種打擊座標和引數,都已經錄入完畢。
當然,紅警兵團的衛星也難逃美國的反衛星武器打擊,這一點雙方都是相對的。
經濟戰爭也是如此,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只是未來科技集團能夠藉助俄羅斯和老家的市場,快速的恢復起來,但是美國就很難了。
這就是雙方最大的區別,蔡睿宸有能力快速從戰爭的損失中恢復過來,但是美國就沒有辦法了。
美國一旦經受了這樣的損失,極有就是孤注一擲,同時這也不符合蔡睿宸未來的全球戰略。
事實上,蔡睿宸也需要有一個最少要保證基本戰鬥力美國,怎麼也要儘可能的維持一個相對和平的世界,而這樣的模式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足夠了。
蔡睿宸有信心,現在能夠打得美國不行不行的,將來美國就更加不可能是紅警兵團的對手了。
而現在,他還需要美國來當這個世界警察,維持全球利益的分配短時間不會遭遇太大的變化。
否則一旦美國倒下,全球局勢突變,還有可能引發美國對伊敘聯邦的全面戰爭,都不符合蔡睿宸未來的戰略利益。
因此戰爭相對來說很剋制,這也是雙方都需要的結果,否則的話,戰爭完全不可能是這樣子,網路戰和太空制高點爭奪戰以及經濟戰爭,早在戰爭剛開始的瞬間,就已經爆發了。
既然雙方都只是定位為區域性的戰爭衝突,且都相當的剋制,那要結束戰爭就輕鬆了很多。
只不過,現在讓美國實際以戰敗者的姿態坐在談判桌上,不管美國遇到了什麼更加艱鉅的挑戰,這對世界霸主美國來說,從情感上根本就無法接受。
只是現在,再不願意接受,既然選擇了和伊敘聯邦和談,那也只能是接受了。
奧、巴馬心態再一次做出了調整,面對蔡睿宸那年輕自信的容顏,說道:“蔡先生確實是不像是一個政客,可要是誰因此小看了蔡先生,絕對會倒大黴的,你雖然年紀輕輕,但絕對是一個國際政治博弈高手,未來的世界必然有你一席之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