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以實驗冬小麥了,為了提高族人的積極性,李悅決定今晚做一頓全面食出來。
“白,我先走了,明天我們吃麥子做的食物”
“啊?好啊!”白早就想知道這個麥子做的食物是什麼味道的了。
李悅讓葛布老人打造的石磨已經做好了很久了,聽李悅要用麥子做吃的,族人們自發的早早打掃乾淨石磨房。
李悅讓族人磨出幾百斤麥子出來,
“祭祀大人,”
由於條件有限,沒有酵母,也沒有酒,想要麵粉發酵,提前一天李悅就得先把酵母團弄出來。
弄酵母很簡單,提前一天把麵粉和水成麵糰,放置於溫暖的地方,時間一長麵糰就會膨脹會發酸,這個酸味就代表發酵成功。
第二天只需揪一坨放入新的麵糰裡面,就等於加入了酵母一樣,麵糰就能順利的發酵了,然後再留點麵糰下來,延續下下次做,如此迴圈,這就是老麵糰發酵法。
當然也可以學歐洲的發酵,那就是用甜的水果發酵活菌出來的水做酵母,很多歐包就是用這種發酵法弄的,這種會更好吃。
李悅讓狩獵隊多準備一些新鮮肉回部落。還要準備不少蒜,姜,還有野菜。又從姜子那弄了不少蜂蜜。
李悅準備做包子、饅頭、餃子、刀削麵,這幾樣都是簡單易學的食物。
由於族人人數比較多,現在來食堂幫忙的也有100多個幫忙,他們紛紛學習李悅的步驟。
做包子需要把發酵好麵糰揉搓成長條,再用手揪下大小相同的麵糰,用一邊的大樹葉蓋住大部分麵糰,防止時間久麵糰變幹,把沒蓋的一一用擀麵杖擀成邊緣薄中間厚的面塊,再由後面的族人包入肉餡。拿葉子墊底,放在竹蒸籠裡面等待2次發酵。
餃子和包子同理,只是餃子要更薄一些。不需要2次發酵,甚至不用加酸麵糰都行。
做饅頭就很簡單,麵糰需要的鹽要比包子多一點,再把麵糰揉搓揉搓再揉搓增加嚼勁,這步比較費力,男人做的比較多,然後同樣弄成一樣大的麵糰揉搓成圓形,或者揉成長條用刀切成一樣的麵糰也行,到時候蒸出來就是圓饅頭和長方形饅頭的區別而已,最後同樣等發酵,第二次發酵增大到原先的3/1大蒸出來最好吃。
這些都得按照人頭來算,包子和饅頭不做太多放著,容易發酵過頭,那味道會酸。
所以先做人數的3/2,再把只加鹽的麵糰不斷摔打,揉搓成大面團,等水開了就可以開始削麵,這個先做人數的3/1,到時候看著人再做避免浪費。
李悅準備做些烤麵包的,但是現在壘麵包爐太慢了,先將就著。
等豆子成熟了,李悅再做油條配豆漿,簡直不要太爽!
再做一些烤餅,做些肉塊,等下就當做漢堡包,或者肉夾饃都行。
幾個大鍋同時開幹,白雲裊繞中帶著麥香的甘甜。不一樣的沁人心脾的味道圍繞著整個部落。個個都無比期待麥子做的美食。
“好香啊!阿婆!”小孩停下手裡的手搖定紡機。抬頭閉眼聞著這香味。
“是啊,這就是祭祀大人說的麥香吧”老人精神不錯,在夏季乘涼時都遇到過李悅,她問祭祀大人“這個食物好吃麼?”祭祀當時閉著眼睛說:“你感受這天地間花草樹木的味道了麼?它就是這味道”
現在她已經感受到了!感恩祭祀!
食物屬於大自然對他們饋贈。
“走啊!收工吃飯了!”族人已經被這味道折磨了一上午了。一到下工時間都感覺衝向食堂。
今天李悅給族人們採用自助式吃法,想吃什麼拿什麼,想吃多少吃多少,就是不能浪費。
“好吃!肚子好舒服的感覺!”
“饅頭有股自然的甜味!真香!”
“這個餃子好滑!這些肉和麥子搭配在一起真好吃!”
“哎!真的,我發現肉被這個餅裹在一起吃比單吃肉更好吃!”
“我也是,吃了肚子很舒服”
“阿公,這個好軟阿!你牙齒沒了多吃一點!”
“好好!”
部落裡有不少老人和小孩,他們的牙齒力量咬合不行,要麼就乾脆一口爛牙,沒有牙,平時部落做很多好吃的肉,除了燉的很爛,或者是切薄了之外,其他的都嚼不動。只能舔舔上面的味。
而現在的麵食柔軟又甘甜,還非常果腹,深受老人小孩的喜愛。
一頓麥香下來,族人對種田的激情又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