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都是奠基之臣啊!功勞最大,誰也比不了了。
可是,放眼從前,這幾個人是什麼?什麼都不是!
趙與芮就是個閒王,還是降的元的閒王。
謝疊山更是連入中樞的資格都沒有,只是一個教書先生。
至於文天祥,雖然名氣不小,可是在仕途之上,也不是什麼實權高位的人物。
陳宜中瞧不起陸秀夫,那是因為陸秀夫資歷不夠。
陳宜中身居宰相的時候,陸君實還只是一個參議官,後來當了司農丞。在陳宜中看來,也就是個後輩小弟。
可是現在,陸君實爬到了他上面,這讓陳老爺很是不爽。
當然,也僅僅是不爽,分寸陳老爺還是有的。國之危難,有不滿也只能裝在心裡。
至於文天祥,還不如陸君實呢,就是弟弟中的弟弟!
可是,你看現在,往那一站,陸君實都要矮他半頭。
憑什麼?
憑的就是巴蜀開創前景的功績啊!
所以,陳老爺也想回去。
他知道,他可能永遠也沒機會超越文天祥了。呆在扶桑,可能連越超陸秀夫都沒機會。
畢竟,這些年,陳老爺可以說是蹉跎而過,未立寸功。
元人打臨安的時候,他沒陪在趙昺身邊,他跑了。
去越南借兵,沒借來,還弄的像臨陣脫逃似的。
到了扶桑,和印第安人外交,他沒忍住,又讓寧王抓了把柄。可是人家陸秀夫...半夜跑回來了。
也正因為陸秀夫半夜跑回來了,楊太后才擁他為首相,他陳宜中為副。
陳宜中心裡不甘啊!
可是,他沒機會了。在扶桑,很難有超越陸秀夫的機會。
所以,他要回去。
現在回去就是摘果子,而且是最先吃到果子的人。
再晚,等寧王大局已定,功蓋當世,那回去也只能當綠葉了呀。
想到這裡,陳老爺看了看昨天熬了一宿的奏摺,來了句,“什麼破玩意!?”
胡亂往懷裡一塞,再不多看一眼。
還制定什麼方略?回到巴蜀,坐在釣魚城裡再製定也不遲嘛!
陸秀夫、江鉦也是同樣想法...現在提這些不合適,還是先搞定歸國這個事兒再說。
那邊,趙與珞把陳宜中、陸秀夫,還有江鉦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包括別的官員也是神情易懂,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想回去。
趙與珞無語地搖了搖頭,你們啊,真是太不爭氣!
那混蛋小子還沒出招兒呢,怎麼就...就都掉坑裡了呢?
照這個態勢,一會兒都不用什麼舉薦不舉薦的,這幫人為了回去就得打起來。
到時,趙維再按商量好的舉薦陸、江、陳三人。
呵呵,這哥仨不但乖乖入甕,甚至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