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激昂,匍匐滿地!皆言寧王是菩薩轉世,再造乾坤。
趙維也很激動,這樣的景象若沒有今日也許他兩輩子都無法經歷。
突然之間,很多事兒也想明白了。他能做的事可不僅僅是打敗元朝,更不僅僅是把什麼蒸汽機,什麼科技帶給這個時代!
比起科技的進步,王朝的命運。也許那一代一代的人,那些不是千古名流,只能被時代左右的泛泛之民,也需要他這個後來者做點什麼的。
想到這裡,趙維環揖四方,向著百姓們深深一拜,“維....定當竭力!”
這是對百姓大禮的最好回抱!也是承諾...
但是,這百姓跪拜、寧王大揖的場面看在文人眼裡,看在相公們眼裡,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心境。
有的人震撼....震撼於寧王只存在於想像的教改,只是說出來便有這麼大的反應...他們還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意識到....原本普通民眾也如此渴望讀書。
不由反省,也許寧王的這個方略是對的?
只可惜,能有如此胸襟的讀書人,只是少數。
更多的是憤恨!愈加的憤恨!
因為在他們眼裡,寧王是脅迫!攜百姓之勢,把士大夫抵在了牆角!!
是的,此幕一出,再無餘地!教改勢在必行!而他們這些讀書人,卻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
呂洪生臉色煞白!儘管早就有預料,可能會有這樣的場面。但是....當身處其中,他還是氣的渾身發抖!
還是那句話,他接受不了!
憑什麼!?憑什麼我用功二十年,終得小成,可傳續呂家輝煌的時候,你寧王一句話就全都不做數了?
呂洪生不服,滿心怨毒!
人群之中,與他相同心境,相同陰寒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他們大多是官宦子弟大多和呂洪生一樣!而且....大多和呂洪生有著串聯!
是的,呂家公子這些日一點都沒荒廢,按照張簡之的吩咐,籠絡了不少同年舊友!如今就混雜在人潮之中!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呂洪生,他是眾人的首腦,自是看他的動向....
而呂洪生,怎能讓眾人失望?
眯眼凝目,漸漸冷笑!
心道:寧王...呵!
你要煽動民意,我卻不依!我這就上去問問你!
多少寒門士子,心繫家國苦志讀書?不做數嗎!?
多少功臣之後,恪守祖訓愛潮愛國?不做數嗎!?
多少人,多少代,多少個日日夜夜傳承而下的聖人之學,不做數嗎?
你寧王要開民智,要辦學改教,那他們怎麼辦?不做數嗎?
這是呂洪生早在心中演練了無數遍的。
他不提什麼教改好不好,甚至不反對開民智辦普學。今天只拿文人被冷落,被辜負說事兒!
看上去有理有據,不無道理。其實呂洪生是準備偷換概念!
他想說的是,你辦學可以,可為什麼要貶黜文人?
而實際上,這兩點本身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民學興,則以科舉為主的聖人之學必然受到衝擊!
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哲學問題,但是....百姓不知道。很多人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
呂洪生正是要巧妙的借用大家的思想誤區,來抨擊寧王!
如此一來,他不但不會得罪民情,反而能給寧王出一個不小的難題!
因為他不好解釋,為什麼辦民學就要冷落文人,這裡面的道理很多是不能拿在明面兒上去說的!
寧王不能說,那眾人就要繼續誤會下去,他剛剛營造起來的聖人之姿就要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