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後世西方靠的是資本的推力完成了這個過程。是資本家的逐利性,迫使工業革命飛速向前,進而推動時代的進步。
而此時的大宋雖然沒有資本的介入,缺少利益驅動,可發展動力也是極其強勁的,因為靠的是比資本更為激進的戰爭逼迫...
說白了,一窩蜂和小鋼炮的出現,雖然在戰局上還不至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卻衍生出另一個意外之好。
那就是大宋從上到下,從相公到百姓,都看到了科技了力量有多強大!進而當趙維開始主導大宋的發展,當他極力推動技術,甚至到技術人才與文人劃等號的時候。那些反對的聲音極其微弱。
攫欝攫。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勢之下,更能催發宋人對強大的渴望!
這一點,其實不在趙維的計劃之中。但卻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要是像從前一樣,在這個文人至上的朝代,你敢把匠人抬起來?開什麼玩笑?士大夫能扒了趙維的皮。
而且,更讓趙維沒有想到的是技術進步的速度。
就像之前,他覺得蒸汽機起碼得十年時間。可是隻過了一年,老亦就把原型樣機擺在了他面前。
這不得不讓趙維開始思考,到底是為什麼。
是他這個穿越者開了外掛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說實話,這麼高的效率讓趙維驚喜,但也讓他感到不安,心裡發虛,做為上位者,這種有著失控傾向的驚喜感覺並不美妙!
其實....
這個結果並不是什麼壞事,歸根結底,還是趙維前世的水平有限。
他想到了工業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他卻忽略了這個過程可能會非極迅速!
迅速到讓人無法接受。
這就好像西方工業革命之初,英國的紡織業,從單錘的原始紡車,到多錘紡車,再到水力紡織機、蒸汽紡織機,最後完成紡織業的超高現代化,其實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
就好像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晶片的運算效率就以年為單位成幾何倍數更新換代一樣。
技術的發展,往往是由需求來決定的,而資本統治之下的技術,又要受到利益的制約。
說直白些,資本其實並不需要技術更新太快,因為他們需要時間來積累利潤。太快反而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利潤。
可是大宋不同,戰爭的激勵還有集權政治的主導性,使得技術沒有利益的考量,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從這個角度來看,蒸汽機沒有一步到位,直接達到工業應用的水平,反而是天大的好事。
在不計資金投入,不計人力消耗的前提下,必然會對大宋的整體工業水平有一個不小的提高。
這份在不斷完善中積累下的經驗,也將成為大宋最寶貴的財富。
從蒸汽機房出來,亦思馬因因為趙維的開導心情好了不少。
與趙維相處多年,老亦也瞭解趙維,他剛剛說的那些話,絕不是虛情假意的寬慰。而是他這個蒸汽機...好像真有點用處呢!
巘戅妙書苑MiOshUyU&#戅。登時心也不堵了,臉也不苦了,開懷大笑。
“殿下放心,我等定再接再勵,在這臺蒸汽機的基礎上,再創奇蹟!”
“嗯...”趙維很是滿意,“那就好,本王還是那句話,你這一生,只幹好這一件事,就足以名垂千古了!”
“嘿嘿!!”亦思馬因大笑,他就是這麼個性子,悲喜都在臉上,而且經不住誇,一誇就飄....
聽寧王殿下都這麼說了,老亦登時順著猴杆兒就往上爬,“那什麼...殿下覺得....就憑這個蒸汽機,我等能不能拿今年的院中頭名?”
致知院內部,每年都是有憑級和排名的,這是趙維激勵大夥兒的一個手段。
不但院士與院士之間,存在等級上的區分,而且年年論功排位。
若有幸入院士前列,不但賞金豐厚到你懷疑人生,對於老亦他們來說,也是極大的榮譽。
就好像致知院第一年成立的時候,名頭是王禎老爺子,憑藉土豆育種法,評了個二級院士。
要知道他們剛入致知院都是五級院士,二級有多高自不用說。
第二年的評級,被趙友欽拿了頭籌,憑的是顯微鏡。也是評二級院士。本來亦思馬因可以憑藉吃老本兒的“回回炮”還有一體式炮彈佔個便宜,可是在顯微鏡面前,這兩樣確實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