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天下人給你們的饋贈,對你們改變天下的回饋!”
“都記住了,我大宋從今往後,絕不虧待一個手藝人!”
眾人聽到此處,比之剛剛更加熱血沸騰,忍不住一聲高叫:“好!!”
“好!!”
“好!!”
其聲震天,差點把工部的房蓋都頂起來。
與工部隔了一道牆的兵部衙門,還有殿前司議事廳的官軍們,無不愣神兒相向,瞅著工部發呆。
什麼情況?怎麼感覺這幫臭匠士比咱們真將士還要殺氣沖天呢?
廢話!能不殺氣沖天嗎?
趙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光靠致知院夠幹什麼的?
科技公關沒什麼問題,但是論起技術的累積,還得是這些普通匠人。
漢人對技術的敝帚自珍,也是阻礙科技進步的一大高牆,必須把它給推了。
就因為這一點,多少神妙的中醫良方失傳於世?多少精巧的機械創造也只存在於傳說?
這可都是累積啊!是誘發技術爆炸的基石。
就那麼丟了?沒了?不可惜嗎?
所以,得想辦法留下來,存起來。就算現在解決不了問題,也得給後人當一個參考。
當然,你喊口號,為國為民為天下,請貢獻出你們的技術?
太高尚了,高尚到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那麼高尚。
你得讓人家看到好處。
人家祖傳三代,甚至十幾代的藥方,可能一張方子就是一族人延續幾十代的飯碗,憑什麼交出去?
你得讓交出去的好處比自己私藏大,人家才願意交出來。
得讓研究新技術的誘惑比安於現狀的誘惑大,人家才願意創新不是?
所以,專利司也是兩年大計的一部分,別看它好像對當前大宋的危局沒什麼大用。
因為剛剛成立,能有多少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造有用的技術?
但是,你別忘了,這可是漢人第一次用專利的概念來聚攏民間的技術。
華夏數千年曆史,光“祖傳”這兩個字,就夠消化一陣子了。
沒錯!專利司的初期主要任務,不是整理新技術,而是聚攏那些祖傳的絕活手藝。
說句實在話,陪著宋廷遠走扶桑的這些工匠,大多數都是宮廷匠人,是大宋的最頂尖的一群人。
這些人,誰還沒點敝帚自珍的成名絕技?誰還沒點祖傳的吃飯本事?
能不能創造新技術先不提,光是讓他們把已有的技術拿出來共享,就已經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了。
而且,這股力量到底有多大,誰也說不清。
趙維只是隱約覺得,應該能給他帶來一點驚喜。
......
——————
從工部出來,趙維接下來幾日都和亦思馬因泡在一起來,向他闡述一些自己從後世認知當中得到的關於蒸汽機的靈感。
趙維可以說是極為重視,老亦要是真把這玩意弄出來,說是開天闢地都不為過。
為此,他還不惜從炮坊調來了徐良和幾個製造出水力鑽車的工匠,又從東瀛鐵匠、大馬士革鐵匠,還有宋人鐵匠之中,抽調了一批高手前來助陣。
甚至連阿茲臺克和瑪雅來的印第安銅匠,他都叫來了兩個漢語流利的。當真做到了,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而幾天下來,亦思馬因也是受益良多。從一開始只有一個概念,無從下手,到隱約有了思路,開始前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