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忽必烈不喜歡太子的原因。
什麼都好,什麼毛病也沒有,就是太正經,什麼事兒都喜歡叫板。
說白了,和他不親近。
略有怒意,嗆聲一句:“那朕去不得,誰去得?要不,你替朕去?”
忽必烈本來就是一句氣話,真金體弱,還不如自己結實,這麼老遠是不可能讓他去的。
但是,真金聽罷,皺眉想了想,咬牙道:“兒臣願為父王分憂!”
忽必烈:“......”
你還真要去是怎麼地?
忽必烈都無語了,本來還有幾分氣惱,卻是沒法和這個傻兒子生氣。
因為他知道,真金此話出於真心。
這也是忽必烈一見真金就來氣,卻不換掉他的原因之一。
當然,做為皇帝,也有冷血的一面,這也只是之一,而非全部。
至於另一個原因,就是真金身邊的鐵穆耳了。
不想和真金多言,看著晉王鐵穆耳,露出一絲笑意。
“乖孫子...”
鐵穆耳是真金三子,與出鎮雲南的大哥甘剌麻從小在宮中長大,是忽必烈一手調教出來得。
此時,鐵穆耳聽聞忽必烈叫他,登時坦然一笑,“皇爺爺!”
忽必烈玩味,“你也聽見了,你爹說要替朕去扶桑打下根基。朕念他一片孝心,也不好拒絕。”
“這樣吧,朕讓你來選,你覺得誰該去啊?是朕去?還是你父王去?又或者你這個當兒子的代勞?”
今天叫太子和皇孫過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再有兩個月不到,東瀛的農奴和前頭軍就要登船渡海了,忽必烈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去那邊主持大局。
而鐵穆耳,正是那個人選。
按照正常來說,是個人都得馬上接下這句。
可是,鐵穆耳略一沉吟,拜道:“那就...由聖孫與父王一同去吧!”
“哦!?”
忽必烈一愣,眼神終於從地圖上移開,好好看了看鐵穆耳,來了興致。
“說說看!”
鐵穆耳道:“扶桑混沌之地,據說土人尚未開化,懵懂無知。又有東瀛、殘宋捷足先登。況且,我大元此去以營建安民、養基為主,征伐為次。我父王仁厚,敬天善政,當為不二人選。”
“但父王體弱,孫兒在側,還能有個照應。況且,與東瀛、殘宋早晚必有一戰。到時,戰起政隨,卻非父王所長,孫兒便可代勞。替陛下征伐四方,拓土開疆!”
忽必烈默默地聽著,臉上不由露出驚訝之色。
看看真金,再看看鐵穆耳,要不是千真萬確,忽必烈都懷疑這不是傻兒子的種。
看看,這父子倆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好吧,朕手把手教出來的,就是不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