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去年八月,也就是你剛到安南,還沒登船那段時間,湖廣、甘陝各行省向東瀛四島又抽調了一批農奴。這次的人數很大,比前幾次都大,足有近十萬人。”
“而且,我們從東瀛那邊得來的訊息,這批農奴全部是蒙古人,最次也是色目奴,其中甚至有一小部分的蒙古良戶。”
“加上之前的幾批,忽必烈抽調到東瀛的牧民和耕農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之眾。而且,可靠訊息,這十五萬人並未在東瀛落戶,反而在繼續準備遷徙。”
趙維聽到這裡,脫口而出,“準備渡洋,運到扶桑來?”
“應該是!”
那邊謝疊山也道:“大軍還沒過來,先準備這麼多農奴做什麼?”
趙孟禧繼續道:“先聽我說,除了這件,還有別的方面的事。”
“第二件就是,原本咱們把海圖給了阿難答,想透過他的手把海圖流到欽察和窩闊臺等汗國。”
“所以,先前對幾大汗國也開始佈置眼線,蒐集情報。”
“這事兒,你走之後也完成了。是透過阿老瓦丁的關係,花大錢搭上了幾個色目商人,往來於西域和大都之間。我來之前,第一批情報也拿到手了,很奇怪。”
趙維發問,“怎麼奇怪?”
“奇怪在,欽察和窩闊臺、察合臺三大汗國,本應該陳兵元朝邊境,與忽必烈對峙。可是情報上卻說,三大汗國在合力向西擴張。”
“向西擴張?”這回不光是趙維,所有人都是心生狐疑。
元朝與三大汗國因為汗位之爭一直不合,就算與大宋開戰的時期,也是內戰不斷。
自忽必烈登基之後,三大汗國已經停止了對西亞和歐洲的入侵,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對抗元朝之上。
怎麼可能現在又向西打了?
“對,就是向西打!”趙孟禧肯定道,“三大汗國,在與元朝接壤之地,已經沒有什麼兵力。”
“西北邊的欽察汗國與窩闊臺汗國聯合,海都親征,正在攻打羅斯國。”
羅斯國便是後世的俄羅斯,佔據黑海西岸,與東羅馬和欽察汗國接壤。
如果像趙孟禧說的,欽察汗與窩闊臺汗聯合西征,那他們應該是沿著黑海西北方向向莫斯科以及東歐方向挺進。
趙孟禧繼續道:“而察合臺汗越過了克什米爾大沙漠,入侵了德里蘇丹。”
“至於伊爾汗更為詭異,他們居然沒有趁察合臺汗內部空虛的機會向東擴張,反而也向西而去,在攻打東羅馬”
“......”
“......”
“......”
一群人聽的雲裡霧裡,“啥情況啊?瘋了?”
察合臺汗的國土,其實就是後世華夏新疆西部以及巴基斯坦的位置,還有欽察瓜分了中亞那一群斯坦小國。
因為克什米爾沙漠帶自喀拉崑崙山脈一直延伸進了阿拉伯海,阻斷了蒙古大軍進入印度半島的去路,所以生活在那裡的德里蘇丹王國才得以免於戰火。
怎麼?現在又想起來列印度半島了?
更離譜的,是伊爾汗國。
伊爾汗是支援忽必烈元朝的,與其他三大汗國自然不算和睦。不趁人之危,反而在打東羅馬?
東羅馬是什麼?
就是後世土耳其所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歐洲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那一塊兒,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
蒙古人要幹什麼?
欽察打羅斯,伊爾打東羅,這是要把黑海變成蒙古人的內陸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