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對視一眼,隨即苦笑,“咱們這位官家看來並沒有表面那般純真。”
陳宜中道:“好事!”
陸秀夫想了想,“確是好事。”
放在太平盛世,官家仁善是好事。可是在亂世,這樣的官家才是國之大幸。
話題到此結束,三人都默契地閉了嘴,有些話不能說,更不能在這裡說。
就這麼沉悶地憋了一天,三人竟一句話多餘的話語都沒有。中午默默吃著戶部的餐食,晚上默默的各回家中。
第二天一早,老三位照常到籌政司大眼瞪小眼,一直到臨近黃昏。
陳宜中突然打破安靜,說出兩個字,“直諫?”
對面二人默契搖頭,“寧王勢大,太后勢大。”
寧王的班底就不用說了,太后也不是軟柿子,張世傑、蘇劉義,還有駙馬楊鎮都是太后的人。
陳宜中道:“我等也非吃素的,朝中各有根基,未必不能成。”
江鉦搖頭,“太過冒險!若有不成,我等萬劫不復事小,官家受到牽連事大。”
“那......”
陳宜中有點為難了,那你還想來個朝變或者逼宮不成?大宋可是經不起這種折騰。
一嘆,“那就沒辦法了。”
陳老爺再混蛋,也不能拿大宋的前途開玩笑。趙昺哭一鼻子,他就掀桌子?這個風險沒人擔得起。
最多也就是聯絡一批朝臣,上諫楊太后還政,寧王退居二線,讓官家來掌權。
這是最好的結果,大宋不傷根本,而且...而且三人也不用背罵名,甚至可以藉此重奪中樞要職。
直到今天,別看寧王弄的頭頭是道,陳老爺也依舊不認為他能成功。
對面的江鉦顯然也是這麼想得,只不過,他比陳宜中還要清醒,上諫還政行不通。
良久,卻是一直憋著的陸秀夫突然開口,“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二人眼前一亮,“什麼辦法?”
陸秀夫抬頭,“可以再拉一個人,一定能讓寧王退卻,太后還政!”
“誰?”
“楊太后。”
“誰?”二人沒聽懂。
只見陸秀夫一字一頓,“楊太后!”
嚓!!
老哥倆一翻白眼兒,你在想屁吃!
拉著楊太后入夥,還要楊太后還政?這是什麼邏輯?
......
。
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