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道有從安南入蜀的那條小路的前提下,忽必烈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
把趙維困在巴蜀盆地和阿難答相互制衡,他便可以放開手腳進軍扶桑。
那是一片未知之地,也是一片多寶之地。
從趙維帶回來那麼多白銀,那麼多糧種,還有那麼多新奇之物看來,就足以讓忽必烈一個自稱聖天子的不世之君生出征服的慾望。
但是,也正因為忽必烈不知道那條小路的存在,才犯下了一個他平生最大的錯誤,給了趙維難得的喘息之機。
————
江浙,羅平縣。
就在川東大捷傳遍天下的同一時間,羅平正經歷著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之前說過,元朝自立國之初就沒消停過。
國祚九十餘年,平均下來,一年得有個三五場叫得上號的農民起義。
而元初之時,叛民義軍揭竿而起之事,尤為嚴重。
說到底,還是元朝軍事貴族對漢地百姓的壓迫過為嚴苛,百姓受不住,自然要反。
羅平國便是元初農民義軍之中,最為強大的一支。
可以說,自大宋滅亡之後,羅平百姓就一直不服從元朝統治,已經抗爭了數年。
而且是轉戰大山之間,不死不休,尤為頑強。
數年下來,不但未被元軍剿滅,反而廣招有識之士,已經聚集數萬之眾。
然而,歷代農民起義都面臨相同的問題,那就是:
初時聲勢浩大,攻城拔寨無往不利。可是人數越多,越往後,組織不利、後勤不足等等問題,便一一顯現。
大多數都難成氣候。
更何況,羅平義軍的主帥乃是一個女人。在這個男權至上的時代,更是苦苦支撐,處處艱難。
此時,羅平義軍之中,一個只有二十出頭的年青人,正對著一個四十左右歲的婦人說話。
“嫂嫂,會是真的嗎?寧王真的在四川大敗元軍?還奪回六城?”
......
那婦人滿面風霜,苦笑一聲:“叔叔莫要當真,就算寧王真於四川起事,也距我等太過遙遠,借不上力的。”
說話的二人,乃是叔嫂關係。
婦人名叫蘇錦娘,正是羅平起義的發起者。男的叫陳空崖,是蘇錦娘丈夫的親弟。
川東大捷傳至江浙,自是振奮人心。
這幾日,義軍之中無不在議論此事,更言大宋復興在望。
可是,遠隔千山萬水,又有元軍層層阻攔,卻也只是振奮人心而已。
然而正在這時,山下有義民來報,說是有個元商求見,自稱是寧王屬臣。
蘇錦娘一怔,隨之皺眉,“寧王身處四川,怎麼會有屬臣來找咱們?不會是元人的詭計吧?”
“叫什麼名字?”
“自稱叫馬南寶的,還說......”
“還說什麼?”
“還說可以提供一批糧草,讓我們跟著他走。有一條入蜀的通路,可以讓咱們與寧王匯合。”
......
廣東,德慶。
連綿起伏的丘陵山地之中,潛藏著另外一支萬人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