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王府前後投入兵力二十六萬餘(速不答20萬、重慶守軍5萬、僰兵1萬),未能擊破凌霄城片磚片瓦。
......
與此同時,近三個月沒睡過一天囫圇覺的幾位老相公,終於自釣魚城元帥府中走了出來。
沐浴在冬日的陽光之中,眼中沒有一絲疲憊,反更正加明亮。
“仗打完了!”文天祥有些意猶未盡的一嘆。
“可要做的事還很多啊!”謝疊山隨之附和。
“是啊!”王應麟也道,“咱們得好好回想一下,這仗是怎麼打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呢?”
是的,即使仗打完了,幾位老相公還是有點糊塗,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經此一役,元軍主帥速不答戰死,損失兵力六萬餘,戰將無數。
起碼在今冬、明夏,元人很難再組織起有規模的攻勢。所以,大宋這邊也贏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
釣魚城帥府之中,除了文天祥等幾個老相公,張珏、趙維,還有趙孟禧等人之外,駐守凌霄城的易世英老將軍,神臂城新任都統令曹琦,還有本應在青居城的王立,在牛頭寨的張起崖,鎮守禮義城的包申等將領,也悉數回到釣魚城大本營。
此次聚攏文武官員,可不是為了共度上元節,而是趙維和張珏等人堅持要開一個戰後總結會。
因為他們也認同幾位相公的想法,這場戰役打的非同一般。
不單單是結果,而是過程就非比尋常,是他們即使到了戰役結束也不敢相信的。
說白了,就是戰果有點嚇人!
之前說,安西王府投入兵力二十六萬,不但搭進去一個速不答,還死傷六萬多兵。
那大宋這邊呢?
大宋這邊把釣魚、凌霄二城所有兵力都算上,也不過一萬四千人。
一萬四對二十六萬,不但打贏了,而且還是大勝。
不但是大勝,還把神臂城、青居城、牛頭寨、禮義城四座山城收入囊中。
不但收了四座山城,還從開打之前的一萬四千兵,變成了打完之後,趙維一算...嚓!!咋變四萬多了呢?
越打越多,你說氣不氣人?
這樣的戰果,別說實現,你就是現在讓趙維,讓文天祥他們再做夢夢一遍,也是不可能的啊!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不應該總結一下嗎?
而且,拋開結果,只看戰役的過程,對於這個時代的軍人來說,本身就是一件無法理解的事情。
這麼說吧,速不答也好,張珏也罷,他們的戰術戰法是很傳統的。
大兵團作戰,直擊要害,戰略目的簡單粗暴,打凌霄就是打凌霄。攻城就是攻城。
其間夾雜計謀韜略,或者奇兵奇謀,也是為大戰略做輔助。
可是,反觀這場戰役,宋軍一方,並沒有大兵團。
速不答一直在找宋軍主力在哪裡,可宋軍其實就沒有主力,完完全全的反其道而行之。
從一開始就是以小股部隊為主,戰略目標倒是有的——解救凌霄城。
可是,當戰役一打響,這個目標卻一直在變。